深山中与大熊猫相伴

来源:
2007-01-19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在“摄友”眼里,他是“熊猫摄影家”,他的大熊猫摄影作品屡屡获奖;在大熊猫专家眼里,他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在他手中有大熊猫野外产仔的珍贵镜头;在当地农民的 眼里,他跟自己差不多,是一个钻山沟的人……
  1月15日,一直致力于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工作的宝兴县林业局干部高华康接到参加大熊猫监测培训的通知。“这次将系统地学习大熊猫监测巡护技术、野外相关设备使用、野生 动植物识别及保护管理等内容,对日后进一步保护和研究大熊猫很有帮助。”爱“猫”如命的高华康高兴地对记者说。
  走近大熊猫
  “这些年,目睹箭竹花开花落,大熊猫生老病死;病饿大熊猫被当地群众一次次成功救助;大熊猫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一幕幕,我经常会被感动。”
  今年48岁的高华康是土生土地长的宝兴人。1976年参加工作,1980年调到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从此与大熊猫结下不解之缘。
  1980年,当时的国家林业部、中国科学院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签署了一份协议,决定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大熊猫野外生态学研究。1981到1982年,高华康走进 了深山。
  从深山出来,作为当时雅安地区唯一抽调的人员,高华康被派到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五一棚”(小地名),参与到中外大熊猫专家对大熊猫的野外生存资料收集工作中。
  时值严冬,满目冰雪,大家住在帐篷里,点着煤油灯,靠烧枯树枝取暖。“专家们在大熊猫的身上安装了无线发射器,我们每天都要对它们进行跟踪定位,从而了解野生大熊猫的 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规律,为制定大熊猫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野外生活虽然艰辛,高华康依然乐在其中。
  国宝深山亮相
  跋山涉水、苦行僧般的野外生活,没有阻挡高华康的热情。工作中,高华康喜欢上了摄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华康用省吃俭用的近万元钱,买了一台照相机。20多年来,这台照相机陪伴他在深山中“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5年,得知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快乐沟农户王全安家的厨房,一连几夜有大熊猫“光顾”的消息,为了抓拍大熊猫在农家的活动画面,高华康在那里“死守”了两天两夜。
  第一天夜里,高华康兴奋得一夜没合眼,躲在紧挨着厨房的另一个屋子里。“我瞪圆了眼睛,目不转睛地守在那里,不敢弄出一点动静,生怕影响到大熊猫的活动。整个晚上,我 的眼睛都瞪得像大熊猫了。”高华康幽默地对记者讲述。
  当天夜里,大熊猫没有如期而至。
  第二天夜里,高华康把镜头瞄向大熊猫经常出没的地方,架好相机,对准焦距,然后爬上楼顶,用两床厚厚的棉被裹住身体。
  到了后半夜,困得实在坚持不住的高华康睡着了。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响动,高华康一下子清醒了。他悄悄地翻过身子,向厨房看去,看到一只肥硕的大熊猫正慢慢地走进来。它 东张西望,熟练地走到灶台前,几下子就爬了上去。
  “好漂亮的大熊猫,它爬到了装着骨头的瓢篼前,拿出骨头大吃特吃起来。”高华康从被窝里钻出来,悄悄靠近大熊猫。
  大熊猫吃得很专心,没有注意到高华康的行踪。
  高华康兴奋得手有些哆嗦,他拿起照相机连按快门,闪光灯吓到了大熊猫。它“噌”地跳到地上,迅速向外逃去。“它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结果照到一连串的大熊猫屁股,圆 滚滚的。”高华康成功地拍到了野生大熊猫进农家“作客”的照片。
  20多年来的野外摄影生涯,高华康留下了100余张珍贵的大熊猫照片。2002年4月,他的作品《跋山涉水救熊猫》,在“中国乐凯”首届生态环境摄影展中获 奖。2004年4月4日,他拍摄的《救助大熊猫》,在人民日报摄影部、人民政协报社、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关注森林赤峰杯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今年,高华康又花两万余元买来一台新相机。“原来的那台太旧了,相机是我和大熊猫‘对话’的工具,我不能没有它。”高华康说。
  目睹野生大熊猫野外产仔
  1982年9月,高华康到夹金山巡查,夹金山林业局的一位伐木工人告诉他,在泥巴沟有一个树洞,接连几天里面有响动,不知道是哪种野生动物。
  9月23日,高华康独自一人,翻了几座山,找到这个冷杉树洞时,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一只大熊猫即将产仔。
  “从周围的齿痕上看,树洞是大熊猫自行扩大的。当时,大熊猫在洞里坐卧不安,不时地发出‘吭吭’的声音,一整天都不出来觅食。”高华康说。
  24日下午,洞里发出一阵轻微的叫声,新生命诞生了。刚出生的熊猫仔像刚出生的兔仔一样,长着白色的胎毛,大熊猫不时在它身上舔抚。“4天后,幼仔的肩上、耳朵、眼圈 开始显出黑毛。一周后,它就全身黑白分明,食量也开始加大,一天要吃7到9次奶。每次吃完后,大熊猫都要把幼仔抱在怀里,亲热个不停。”高华康看到这一幕惊讶不已。
  高华康发现,大熊猫的智商非常高,嗅觉更是出奇的灵敏。幼仔出生后,母亲立即出去觅食,幼仔独自留在洞里。每当高华康走近树洞,还不能睁开眼睛的幼仔就会从地上一下一 下地弹起,向他示威。
  当大熊猫从外面寻食回来,小家伙一下子就嗅出母亲的气息,立刻发出一种悠扬的声音。此时,大熊猫总会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把幼仔抱在怀里亲热。
  从目睹野生大熊猫自然产仔到哺育幼仔,高华康在树洞旁边一守就是28天。累了,高华康就住在工棚里。渴了,他就喝山上的泉水,饿了,有时还要采摘野果子吃。
  2006年7月12日晚,当听到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后,正在大雨中行走的高华康激动得把雨伞一丢:“终于成功了!”
  高华康说:“申遗成功后,成都、雅安、阿坝、甘孜4市州12县的大熊猫生存环境,将从块状分布逐步形成一个走廊。多年来,大熊猫真正需要的就是维持自身种群生存和繁衍 的自然通道。”
  高华康感慨地说,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更多的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记者李劲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