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 融合 发展 楠桠河见证一方土地的荣光

来源:
2014-12-14 09:20
浏览:
收藏 打印

  拖乌山之北,石棉县境内,流淌着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这条河流被称作楠桠河。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喜欢将家园安放在河岸边上。大渡河畔的居民也不例外。

  一条河流从拖乌山深处出发,向北进入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擦罗彝族乡、回隆彝族乡、新棉镇(石棉县城), 河流从雪山而下,在石棉县城外的老鸦漩注入大渡河。

  楠桠河及其支流上,一个个村庄或是城镇,都生长在河岸边上。作为大渡河主要支流,楠桠河是拖乌山至石棉县城段古老土地上生灵的母亲河。

  楠桠河沿岸(石棉四个乡镇)居住的人们,有着什么样的过往?

  孟获城 迁徙的彝人部落

  “打开孟获城,世上无穷人。”

  在拖乌山下,美丽的彝族村庄里,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孟获藏宝的古老传说。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石棉栗子坪的孟获城,也由此留下一个千古之谜。

  孟获,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带给大家太多的向往。而在拖乌山下,美丽的彝族村庄里,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孟获藏宝的古老传说。石棉孟获城景区,这个中国西南最大的高山草甸,在这里,倾心,畅快,行走在青山绿水间,撩动大自然的脉搏。随着雅西高速的开通,前往这个充满传奇色彩古城的路途也变得更加顺畅。

  当年征战处,今日旅游地。

  从石棉县城往南过栗子坪,经雅西高速公路有名的双螺旋隧道——甘海子螺旋和铁寨子螺旋后就进入了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这里,一连串的地名颇为引人遐想——铁寨子、大营盘、小营盘、孟获村、小相岭……是的,这里就是传说中三国时期蜀汉贤相诸葛亮率军南征、七擒七纵西南夷首领孟获的地方。

  孟获,在雅安留下多少传奇。传说,诸葛亮第七次擒孟获前,探子来报,孟获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还说孟获有神相助,得神树一株,可搬来天兵天将,助其守城。诸葛亮遂买通孟获部下,把神树偷出来。没有神助的孟获,节节败退,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满山的石头,孟获仰天痛哭,上天怜惜他,把孟获的眼泪变成了一条河流,成为现在的红石滩,这红石滩铭刻了孟获的壮志豪情。红石延伸1.5公里,沿步游道都可欣赏这一奇观。

  据《石棉县志》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越西、甘洛等地的彝族同胞迁居到楠桠河沿岸。按父子连名谱系,至今已繁衍了近20代。

  在石棉县境内,有5个乡镇为彝族乡镇,楠桠河沿岸就占了3个。

  楠桠河,作为大渡河的支流,在先秦时为笮人和邛人的活动地区,民族迁徙频繁,素有民族文化走廊之称。

  千百年来,彝汉同胞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民族走廊带一个个传奇。

  1951年,冕宁县菩萨岗以北至孟获城归入石棉县,从此,孟获城开始了作为雅安“南大门”的发展之旅。

  孟获城的名声,也更加响亮。很多游客都来这里感受自然风光,探秘孟获的传奇过往。

  如今,在楠桠河流域安居乐业的包括彝、藏、汉等民族5万余雅安人,继续在楠桠河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石棉矿 老石棉人的不变记忆

  楠桠河畔,有着石棉县城新棉镇。

  石棉县,这是一个因矿建县的地方。因矿建县,是石棉人过去的荣光。

  走进楠桠河畔的石棉县城,你会发现,这里定居的人们除了彝族、藏族外,还有很多有着东北口音的居民。知道石棉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们到来,正是当年石棉县建县的由来——开发石棉矿。

  上世纪中叶,地质学家在雅安之南的大渡河沿岸,发现了石棉矿。于是,开发石棉矿的号角响起,来自东北等地的人们前来开矿。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石棉这一矿物被其他资源替代后,定居在大渡河沿岸的人民又发现了这里更多的宝藏。

  据统计,石棉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金属矿石有16种,能源矿2种,地热矿1种。在大渡河沿岸的石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铅、锌、辉碲铋、云母、石英、花岗石、大理石、燃媒等矿产,其中花岗石品种繁多,铅锌矿品位高,原生辉碲铋矿全球首例。

  同样在大渡河沿岸的汉源县也不落后。汉源县有锰、钴、镍、铅、锌、菱镁、磷、煤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都成为楠桠河大渡河沿岸石棉人民的宝藏和财富。

  石棉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建县,因境域富藏优质石棉而得名。

  集体转业 成就石棉辉煌

  走进楠桠河畔的新棉镇,你会听到不同的口音,有江西口音、有北京口音……

  “我们石棉是一座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来到石棉,造就了楠桠河畔除彝族风情外,另一种民俗大融合的独特风情。”老石棉人王怀说。

  王怀是江西人,曾在石棉新康矿上班。如今已70多岁,常常回忆那段过去的荣光。

  王怀和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为开采石棉而来到楠桠河畔。

  195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2329名指战员转业到该矿。

  他们在楠桠河畔安居乐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石棉的兴盛和繁荣。

  石棉县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交融,让这里闪现出亮丽的特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繁荣的石棉有了“雅安小香港”之称。

  “烧烤,各种特色小吃,面包配大葱……”走进街巷,你会发现,这里的饮食文化汇集着五湖四海的特点。

  如今,继承着父辈的荣光,那些转业功臣的后代们,在楠桠河畔安居乐业,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高山上的彝族同胞一起,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记者 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