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 助推灾后重建——市环保局灾后重建纪实

来源:
2014-04-15 10:12
浏览:
收藏 打印

市环保局在宝兴向企业宣传环保法


听取投诉者意见


工作人员24小时服务灾后重建


市环保局在芦山向群众讲解环保知识

  工作的地方摆上一张床,你肯定以为自己走进了小区的门卫室,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里是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科的办公室。

  为了保证24小时有人接收、审批环评文件,市环保局在审批科及局领导办公室铺上了两张床,这是该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践行群众路线、践行焦裕禄精神,24小时服务灾后重建的具体体现。

  提高环评审批效率

  助力灾后恢复重建

  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即通过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根据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级审批有关规定,只要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借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国外政府贷款的项目,不论投资大小,其环评文件一律由省及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各级部门的积极争取下,灾后重建项目不断落户雅安。据统计,我市列入总规、专规(以下简称: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达2000多个,经市县(区)两级灾后重建委(办)不断调整后,大小项目近3000个(含子项目),若全部交由省环保厅审批环评文件,不仅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时间上更和我市“加快重建”的迫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灾后重建刻不容缓,怎样才能既提高审评速度又保证质量?

  在市环保局的努力下,省环境保护厅发出《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期间环评审批及“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函》,将90%以上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市环保局,下放的项目中,主要以民生类(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类(交通、水务、农业、林业等)为主,这些都是我市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项目。同时,在此基础上,市环保局还在积极争取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等区域非核心区建设项目的审批权,以保障灾后重建林业、旅游等项目的正常推进。

  实行“双24”制度

  提高环评审批效率

  有了审批权,就要为大家做实事,切实提高环评效率。

  为做好此次灾后恢复重建环评审批工作,市环保局经过周密细致部署,抽调骨干业务人员组成了以局长陈伟为组长,副局长陈心愚、易海燕为副组长的11人审批小组(含县区抽调人员),实行“双24”制度(24小时值班接件,24小时办结)受理审批环评文件。同时,采取“县区预审——市局批准”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一支富含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清正廉明,高效务实的纪律更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审批小组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投入灾后重建项目环保行政工作中,业务人员午夜拟文件,领导子夜签批文件在市环保局是家常便饭。

  阳光总在风雨后,环保人的努力有了收获。截至目前,市环保局共审批约1500个灾后重建项目的环评文件,占全部项目的近8成,有效地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市各县区生态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坚持生态、文明重建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更是全市人民的真实诉求。

  为确保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迅速开展,市环保局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监督检查的同时,不断落实灾后重建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了灾后重建相关人员到蒲江、丹棱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经验。

  目前,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项目累计开工8个,预计4月20日前所有项目全部开工。

  怎样在重建规划中注重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产业类型选择、空间布局,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并把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作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群众的利益是首要的利益,群众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力量。为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到每个企业、市民心中,让大家都懂得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在重建中坚持生态理念,让雅安的青山绿水常在,市环保局走进县区、深入企业、走上街头、走进乡村,向污染企业面对面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向市民宣传环保知识,听取投诉者意见……

  如今,生态治理成效逐步显现出来:芦山、天全、宝兴三县的县城饮用水保护地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地设置了一级保护区建设隔离网、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通过对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因灾受损的饮用水保护地生态区得到修复;芦山、天全、宝兴和荥经四县农村连片整治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等已开工建设;养殖点周边农村河流水质、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市环保局通过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机生态产品将实现提质增效,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凸显。

  在如火如荼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环保局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灾后重建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服务的最高宗旨。相信,雅安这座因生态而闻名的城市,一定会展现更加美丽的风采。

  实习记者 蒋龙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