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原到瓜果飘香的新村——石棉县迎政乡红旗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来源:
2010-01-20 09:24
浏览:
收藏 打印

  冬日的暖阳洒进了大山之巅的石棉县迎政乡红旗村,使这里的一切变得那么有色彩。白色的新房,绿色的果园,银灰色的盘山公路……在这个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村,眼前崭新的景象告诉我们,他们为全市中高山地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管理民主、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作出了示范。

  因地制宜发展水果产业

  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吴立华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山里人种的是传统的水稻,然而,年年种年年歉收。原因就是这里的土质不饱水。水少了,稻谷就干死;水多了,就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几十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年难得吃上几顿饱饭。平均有近半年的时间,靠到县城买土豆回来维系生存。

  难道红旗村这样的中高山地区就没有路可走了?曾经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可事实告诉我们——不是的!红旗村虽然海拔高,但这里还是有它的发展优势:光照条件好,有“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之称,是发展水果的极佳之地。1995年,红旗村在县上的帮助下,开始试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枇杷等小水果产业,获得了成功。村会计彭朝俊当时栽了一亩多地的枇杷,卖了二万多元,让村民们一下子看到了曙光。之后,村里又试种油桃和脆柿,也获得了成功。然而,由于“栽水果不能饱肚子”观念的影响,到2007年前,虽然红旗村的枇杷、油桃等,以其水分少,口感好而享誉巴蜀,但由于村民们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枇杷种植面积没有扩大,市场严重缺货,让成都、西昌等地的水果批发商常常空手而归。

  2007年,迎政乡新的党委班子组建后,他们对中高山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小心求证,最后认定发展水果产业是这些地区唯一的出路。之后,乡上在分析了红旗村水果产业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深刻原因后,采取了两项非常规的手段,一方面,集中全乡所有财力,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打通了从八牌到前进、三合、红旗、新民村的通道,为红旗村发展水果产业解决了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以考察学习的名义,集中全乡所有村组干部到红旗村挖坑,协助村民大规模种植枇杷。由于采取了上述两项措施,红旗村当年的枇杷种植面积一下子从100多亩增加到了800亩,同时还发展油桃100亩,黄果柑300亩,脆柿100亩。

  两年时间过去了,红旗村尽管大量的枇杷树今年才开始进入丰产期,但当地村民已经从中看到红旗村未来的好日子。去年,这个1000多人的村仅水果一项就收入400多万元,明年有望突破600万元。现在,村民们利用水果带来的收入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买车子、修房子,进行院内绿化,使红旗村彻底变了模样,令一些城里人都感到羡慕。退休干部吴洪全告诉记者:“红旗村的枇杷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尽管果粒没有仁寿等县的大,但水分少,口感好,不出门,在院坝就把钞票挣了。”

  “红旗模式”致富一方百姓

  据了解,去年,仅水果一项,村民们多的有挣两万多元的,少的也挣了四五千元。彭朝俊告诉记者,红旗村的枇杷,每亩收入大约在8000元至10000元之间,如果管理得再好一点,收入还可能增加。目前,为解决这个问题,乡上在红旗村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服务队,对全村的水果实行统一的技术服务和管理。

  红旗村这个地处中高山地区的落后山村,其探索发展小水果产业,既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带动了当地村民走上富裕路的成功经验,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村为全市中高山地区的农村发展指引了一条新路。现在,“红旗模式”在石棉县中高山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以黄果柑、核桃、板栗为主的水果产业在石棉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黄果柑,现在已在迎政、宰羊、美乐、丰乐等大渡河沿岸的河谷一带成片发展数千亩。既改善了大渡河沿岸的生态环境,同时,又美化了瀑电上游库区,并成为了瀑电库区上游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2009年,红旗村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石棉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去年,为加快高山地区的红旗等村的发展,县上又启动了新棉镇向阳村到迎政乡红旗村公路建设,现在还有500多米就全部贯通了。该公路的贯通,不仅让迎政乡增加了一个出口通道,而且还将使红旗等村到县城的里程缩短近12公里。另外,村里的信息沟通条件也将全部得到改善,宽带即将进入红旗村,目前,已有两家通信企业正在和村里争相洽谈建设事宜。

  红旗村的发展条件越来越优越了,土地,在他们的眼里遍地是黄金。去年,爱动脑子的红旗村人又探索出了林下套种蔬菜的经验,使群众在每亩数千元水果收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千元的蔬菜收入。现在,为了打造红旗村的有机蔬菜品牌,建立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村里成立了富强专业合作社,并在县城农贸市场设立了“富强有机蔬菜专销点”,使红旗村的有机蔬菜成了继枇杷之后的又一市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下一步,红旗村将针对人们的消费需求,紧抓向阳到红旗公路贯通的机遇,在全村掀起第三轮小水果蔬菜产业发展高潮,同时,打造以观光、品尝、旅游为一体的“县城最近的农业观光区”。目前,已建设成片的水果观光区60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以优质、生态吸引各界朋友到红旗村休闲、品尝、观光。

  “红旗村产业发展除了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还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改变。”吴立华告诉记者,红旗村七个组现在五个组实现了无粮组,没有一个人闹吃不起饭。相反,他们还吃得好,吃得有营养,早餐喝“蒙牛”,吃鸡蛋,在红旗村已不是新闻。另外,村里吵架斗嘴的也少了,人人都在忙着发展经济。同时,村里也留得住人了,连一些外地人也来到红旗村安家落户。此外,昔日外出到大城市生活的老人也回到红旗村,他们说红旗村的水果产业发展起来了,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昔日频发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也多年未发生了,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非常适合养老养生,并且交通便利,通信畅通,购物方便,吃的也生态,真正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后花园。记者李静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