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迎来新机遇人和家兴景点美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以来,雅安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震后新建的新村聚居点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场镇桥梁、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正逐步成形,灾区群众常怀感恩之心……
雅安的一个个村落朝着“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方向前行,建设成了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
这些新村迎来了新的旅游发展机遇。
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
白伙新村风貌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组
休闲新村游
白伙组
红色琉璃瓦、棕色漆木墙、房前绿茶园,还有从新村前经过的大堰上用实木搭就的上百米步行廊道……这就是集居住、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独具时代特色的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
白伙组的邓祖文,在这里开了一家农家乐。
每到节假日,生意很好。
“我之前是做贩牛中间商服务的,所以经营牛杂店正好利用了自己的特长,能够选到上好的牛肉。”自“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邓祖文便放弃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另一条事业道路,“因为有了这个新村建设,我们再也不用在外奔波,能够就近创业谋生了。”
自今年元旦节开业以来,邓家牛杂火锅店便以美味和高性价比受到周围村民及灾后重建工作者的喜爱。
“每月大概有1万多元的收入,生意还是很不错的。”邓祖文说,“一旦我们赚钱,其他农户也会跟着效仿,我们白伙组的产业也就发展起来了。”
据了解,灾后重建,当地党委政府为民着想,紧紧抓住当地特色优势,依托龙门溶洞的知名度,全面提升、打造龙门旅游胜地的档次,在建立旅游环线、串起沿线众多景区景点的同时,将龙门场镇打造成具有汉代风格的旅游村庄。为让白伙新村与汉代风格相得益彰,农房全部采用木结构仿古式建筑,建设方式为统规自建,打造古朴、典雅又不失时代特色的仿古民居群,以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以此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我们围绕龙门‘精品旅游古镇’的目标定位,按照小组团、院落式、田园化的建设模式,以连片砖木结构住房为主体,发展具有农家特色旅游的新村。”青龙场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国良介绍,目前除了邓祖文的牛杂店,还有一家中餐馆和一家超市也已开业,而其他诸如旅游客栈、当地特产店也正在筹备中。
邓祖文店便是旅游业餐饮服务的典型代表。
雪山村
木屋观景游
宝兴县城对面的半山上,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别致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恢弘大气,像是一件艺术品;古典、优雅,构成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画。
这便是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新村聚居点。
聚居点房屋建筑布局采取自由聚落式和微组团的结合形式,依山势而建,形成独特的山地乡村风貌。房屋采用传统川西建筑风格,建筑层数2-3层,采取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体,以木材、竹片、瓦片和小鹅卵石塑造风貌,建筑形式为坡屋顶独栋式。
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安说,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乡土气息浓郁,呈现一种质感美、自然美。
爬上木楼的阳台,便可俯视宝兴县城,穆坪土司衙门遗址清晰可见,左侧是两河口的两个山关口……
“这里搞农家乐,大有作为。”李德安说。
雪山村位于半山上,农业生产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一直以来,村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
新村聚居点修好后,很多村民选择回乡创业。
新村建设在新房规划时,房屋设计就考虑为经营农家乐和乡村酒店提供条件——农户生活区集中在一、二层;客房在三层,并可成为独立空间,游客可经后门直接到达客房。
“农家乐将取名为‘雪山人家’。”村民李德芳在家打扫卫生,做开张的准备。她准备以宝兴特有的野菜、香猪腿、蜂蜜等特产来接待游客。
“一楼喝茶,二楼自己住宿,三楼客房。”李德芳说,“我家有8间客房,可接待20人的食宿。”
“雪山村新村聚居点总共可接待500人至1000人的食宿。”李德安说,目前,福民合作社社员纳入了全村的140多户500余人。
“合作社将对全村的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相应的旅游接待中心,为重建户和游客提供便利。”李德安说,最近,相关企业正在联系雪山村,准备以“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与雪山村合作打造乡村生态旅游。
三强村
山水田园游
淡黄色外墙,棕色屋顶瓦、风貌、格调、色调和谐统一的三强村新村聚居点,一个个“小别墅”座落在花丛中……
这里是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新村聚居点。
三强村新村聚居点不远处便是汉源花卉节主会场花神广场,广场周边的小溪、古亭、休闲长廊、梨园游道等设施,与新村聚居点形成了联户成景、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农村新貌。
花神广场中央的“1+n”综合体大楼里,书画展、特色农产品展等深受游客热捧。三强村新村聚居点外的梨园游道上,小吃摊点组成的美食一条街人头攒动,游客开心地品尝着汉源特色美食。
三强村新村聚居点周边十几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汉源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13日至17日梨花节开幕启动5天时间里,万亩梨园吸引游客14余万人次,全县旅游经济综合收益7700余万元。
如今,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蔬菜,打造“微田园”。政府统筹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让建成后的新村集山水田园、农业观光于一体,形成产村相融的新农村景象,待到秋收季节,游客在重建农户家门前就可以体验农事,感受采摘乐趣。
三强村新村聚居点让灾后恢复重建与绿色生态产业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产村相融的美丽图画,如今“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正在三强村落地生根。
记者黄伟
采访后记:
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的两年来,雅安大地上一座座新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从芦山县白伙新村一路行进到宝兴县雪山新村,从天全县南天新镇踱步至雨城区庙圷村“水景家园”,无处不是花园小洋房,无处不是幸福好春光。
这些新村的建设都是高标准。如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新村房屋建设,全球征集设计规划,还由哈佛大学等高校专业志愿者担任驻场设计。而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受到对口援建的成都市青睐,正在倾力打造成一个“望山、见水、忆乡愁”,串联三山环线的雨城南端旅游线路上的新“明珠”。
散落雅安乡村的特色村落,都选择了因地制宜地走上农旅互动之路,从高标准的规划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到结合现实条件引进发展猕猴桃、草莓、蓝莓等农产业,都走出了自己的产村相融、旅游新村重建新道路。
雅安的灾后重建新村,消费转型升级机遇前所未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原生态,吃要吃“农家饭”,耍要耍“农家乐”,新村旅游大有可为。
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雅安将继续“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雅安的灾后重建新村,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以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休闲为脉络、以乡村旅游商业为配套,突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康养特色,打造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基座,中高山观光休闲度假为支撑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发展生态体验型、观光休闲型、运动康体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等农村复合型旅游产品,培育农村现代生产新业态,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