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是我终身的向往和追求” ——记第七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杨仕成

来源:
2024-01-17 10:04
浏览:
收藏 打印

   “只要这个诊所在,爱心资助就会永远进行下去。”说这话的是杨仕成,一名牙医,也是石棉县新兴口腔门诊部的法定代表人。

杨仕成在当地名气不小,因为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倾力爱心助学

“人生乐事有很多种,予人援手,惠人达己,何乐不为?”这是杨仕成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杨仕成一直热爱公益事业,长年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把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当作人生乐事。

杨仕成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上中学时因家贫差点辍学。“所以当时就想,今后如果我有能力,也要关心帮助更多人,因为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杨仕成说。

家住石棉县栗子坪乡的彝族学生罗建华是他资助的一名对象。罗建华的父亲早逝,母亲目不识丁,在家务农,很少出门。1998年,正在县城民族中学读初中的罗建华因家境穷困面临辍学,老师不愿看到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断学业,慕名找到杨仕成求助。

此后,罗建华上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用全都是杨仕成资助。他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给予罗建华无微不至的关怀。

2006年,罗建华考上西南财大国际金融系研究生,杨仕成对他进行全额资助,每年资助的费用达1万多元。从读初中到研究生毕业,杨仕成对罗建华总计资助各项费用近7万元。

不仅罗建华,已当上社区医生的罗文燕对杨仕成也是不胜感激。2003年,罗文燕读高三时,一度失去读书的经济来源。

杨仕成得知后,立即到农村信用社以自己的名义贷款2000元,给罗文燕作学费,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之后,杨仕成又继续资助罗文燕上大学,直至大学毕业。

“其实当时我手上也没钱,但如果贷点款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困难再大我也要克服。”在杨仕成看来,钱不够可以想办法,但读大学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帮助他们圆梦。

真情扶残助残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仕成将助人为乐融入生活点滴,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上的他总会去帮一把。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身体有没有舒服一点?”几天前,杨仕成提着大包小包的物资出现在石棉县川心店社区居民王振敏的家中。

今年65岁的王振敏长期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年迈的丈夫照顾。不久前,她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在医院进行了手术,2万元的手术费全部由杨仕成支付。

“因为夫妻俩年龄都大了,身体条件、家庭条件都不好,我已经资助他们二十余年了。”杨仕成说。

2006年,杨仕成在外工作时结识了王燕。女孩双目失明,既不能上学,也不能帮助父母做家务事,连料理自身生活起居都很困难,给本已贫困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看着王燕一家的状况,杨仕成打定主意要为王燕找一份工作,让花季少女生活得有希望、有奔头、有幸福感。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方努力,杨仕成终于联系上一家盲人按摩院,经与该院负责人反复磋商,同意让王燕跟班学习半年,逐步掌握按摩技术,但需交纳学费4000元。王燕家庭经济拮据,无力缴纳学习费用。杨仕成随即找到石棉县残联领导反映情况,得到资助款1000元,剩余3000元学费由杨仕成帮助解决。

34年里,杨仕成共资助各类困境儿童、“五失”青少年、贫困家庭子女1000余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杨仕成说:“助人为乐是我终身的向往和追求。”他会继续把爱心送给有需要的人,在公益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郑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