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聚合力 深化服务促发展——雨城区上里镇党建工作纪实
美丽新村次第建成,产业重建劲头十足,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雨城区上里镇坚持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上里人民向更加幸福的生活迈进途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方向,鼓舞力量,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一直以来,雨城区上里镇把党建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走访了解群众建房困难
抓班子强队伍
为灾后重建夯实基础
稳固的基层组织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重建过程中,雨城区上里镇切实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为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两级党组织书记头上悬上“一把刀”。今年年初,雨城区上里镇制定了2015年党建工作相关实施意见,并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班子成员分工、合作,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党支部,按照党建“一岗双责”的要求,把党建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检查,确保全镇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雨城区上里镇严格按照区委下达的中心组学习计划,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通过多次全面学习、专题学习、反复学习、跟进学习,以及每周一次的集体研讨和个人自学,在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起理想信念、党性原则、好干部标准、政治规矩。同时,创新党内教育方式方法,通过镇党委书记讲党课,其他班子成员利用各支部每周例会上“微党课”的方式,切实提高全镇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坚持在重建一线锤炼队伍。雨城区上里镇坚持“党组织工作与灾后重建同步跟进”,深入开展“党员进工地、重建我最行”等活动,鲜明“崇尚实干、有为有位”导向,注重从灾后重建一线中发现、锤炼干部。对各支部中信念坚定、政治可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干部,按照程序培养进入村班子或进入小区担任关键岗位干部;及时向上推荐镇、村干部中德才兼备、灾后重建工作突出的优秀干部,积极培养党内优秀后备人才。
深化“三分类三升级”活动。通过各村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评议和镇党委评定,分别评选出今年村优秀党组织和后进党组织,并以后进党组织为抓手,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抓住薄弱环节,督促其整改升级,以达到后进转先进的目的。
搞创新求突破
为发展畅通道路
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怎样让干群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实现后发赶超?雨城区上里镇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新村“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型等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为发展畅通道路。
积极抓职能转型,全力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按照“519”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结合当地茶文化、乡土文化主题,雨城区上里镇把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集党务、政务、事务和游客接待、休息、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服务阵地,在全区率先建成庙圷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同时,将庙圷村积累的经验向其他新村聚居点推广,在其他新村聚居点先后打造了五个公共服务中心,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基层,促进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得到快速有效落实,实现“行政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目的。
积极探索灾后重建群众自治。上里镇在全区新村聚居点中率先探索成立了六个新村聚居点党支部,引导新村聚居点业主成立业委会,指导建立“农房自建委”,让“自建委”参与新村聚居点选址、调地、依法选定施工单位、监督农房质量安全与资金管理、协调各方矛盾纠纷等问题中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大大提高了新村聚居点工程推进速度。聚居点建成后,镇、村和新村聚居点党支部又及时指导新村“自建委”向“自管委”功能转型,切实保障新村的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文明劝导、维稳调解、治安保卫、产业发展等,实现新村的自我管护。
为帮助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上里镇党委联合区级多家部门,多次在新村聚居点组织茶叶加工、竹编工艺、羽绒制品加工等“六大技能培训”,在上里古镇创设缝纫、绣花、竹编、剪纸、绳编、纳鞋底等手工艺培训基地,帮助900余名受灾群众重新就业。
如今,按照全区“全域旅游、处处风景”的大旅游发展格局,上里镇依托上里古镇国家AAAA级风景区优势,正加快推进“两核三线六点”集生态、文化、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全域性旅游名镇建设。行走于上里期间,栋栋新居拔地而起,特色农业产业茁壮成长,农旅结合、产村融合的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美丽新农村和幸福新生活正携手走来。记者蒋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