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畅产业兴 特色产业富村民——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发展脱贫产业见闻

来源:
2017-04-13 10:29
浏览:
收藏 打印

雍久荣正在照看白芨种苗。

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虽然地处偏远山村,但有一项不可多得优势——优越的生态环境。依托于此,该村早在多年前就将脱贫方向定位为“以白芨、重楼、毛慈菇等为主,发展高附加值中药材种植”。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去年,该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00亩左右,投产约700亩,每亩产值达120000至150000元。

如今,当又一个春耕农忙季到来,除了中药材种植,更多如道路交通建设、乡村旅游接待等各方面的建设,也一并开启了“赶考”模式。

扩规模

今年再增500亩中药材

牟加礼,小河村横山组村民,精准扶贫户。去年2月,在小河村驻村工作组帮助下,他开始发展白芨、毛慈菇两类中药材,药材就种在房屋一侧的农田中,面积总计约为1亩。

4月6日下午3时许,在为猪舍里的4头猪、羊圈里的30头山羊添好食物后,牟加礼来到药地里。“现在正是草木蹿长的季节,地里的杂草务必要及时清除,以免抢夺了中药材生长所需的养分。”牟加礼说。

关于未来,牟加礼有更多打算。为早日实现脱贫,他已做好药材分苗前的各种准备,准备今年7月时,再新增种植面积0.5亩。

牟加礼有自己的“小算盘”,小河村“两委”也有“大算盘”——今年预计新增500亩中药材。

目标已定,是否能实现呢?

在小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看来,经过多年发展积累,该村已形成种植中药材的格局,如果发动大户,带动小户,每户都再增加一些,那要实现目标也不是难事,而这将给村民带来更多实惠。

该村下家坪组村民雍久荣目前种有1亩白芨,因年事已高,主要以销售白芨种苗获取收入,也是近年来小河村中药材大踏步发展的见证人。

“每年仅是卖种苗给本村村民都是供不应求。”雍久荣说,去年,他就以每公斤120元至140元的价格,获取收益13000余元。按照今年村里制定的发展计划,待今年七八月下种时节,肯定又能有个好收成。

忙修路

村民期望吃上“旅游饭”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路后能致富。这句话,如今已是小河村村民胡桂香的口头禅。

下午5时许,大川镇小河村大河路施工现场,一台小型装载机正配合道路一侧的工人,将一块石头吊运至修筑中的石砌堡坎上,稍后又送上满满一铲混凝土。

施工方自今年2月20日正式进场施工以来,已完成了大多数路段的基础施工。

这一段道路为提升改造工程,以芦山县大川镇场镇所在地为起点,终点与大邑县西岭镇接壤,全长13.3公里。道路路面将根据实际情况,从原加宽至4.5米、5米或6.5米不等,力争在今年汛期前完工。

与这条道路同时施工的,还有今年初小河村从县级相关部门争取到的林区公路工程。该段公路全长4.87公里,将从泥石路面提升为水泥硬化路面,惠及小河村所有村民小组。

“自3月中旬起,小河村村“两委”已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进行碎石基层铺设”,王建华说,该项工序预计将在本月底完成,随后路面施工方将跟进,确保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工程。

随着道路的修建,包括她在内的10余户村民,已着手准备开办农家乐,搞乡村旅游接待。目前,她家农家乐有15个床位、200余平方米院坝,还有用停车场,已初步具备接待能力。

胡桂香说,大川镇消夏避暑的优势早已名声在外。大河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后,肯定会有不少前往西岭雪山的游客慕名前来,为她和更多村民再添一项产业新路。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