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外桃源” 促乡村振兴发展
望山见水的凤槐重建新村 夏云 摄
“鱼塘引的是山泉水,水体洁净、水质优良,鱼塘采取多品种活水养殖,凤槐村将力争养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鱼。”3月29日一早,荥经县新添镇凤槐村村委会副主任陶朗指挥工作人员将刚购进的第一批300余尾鱼苗放到占地2亩的鱼塘里。
近年来,凤槐村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地、环境、人文等资源,按照“种养殖+文旅”的发展模式,有效将黄金茶等产业与旅游、养殖有机结合起来,一条龙打造新型“农家乐”,极大地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凤槐村依山傍水,桃花开放的时节,新村、阳光、流水、竹林相依相映,陶渊明一生去追寻的桃花源,在他的子孙的生活里得到了呈现!”陶朗说,五百多年前,东晋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的十六代后人陶立可,随父亲押解犯人到冕宁后定居在清风雅雨间,如今在凤槐村定居的陶氏族人,迁居至此已逾570年,是陶渊明第54代后人。
2019年来,凤槐村结合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法,将猕猴桃和黄金茶种植,淡水鱼、猪、鸡养殖,和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有力抓手,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打造桃园、菊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美景如画
“我们整合专项资金,打造宝峰-天凤旅游环线上唯一一个综合型农家乐来接待游客,并充分利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发展桃园、菊园,实现农旅融合。”陶朗说,农旅融合最实在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村民就地就业、创业,仅去年,这个农家乐就吸纳了全村近150人就业。“按目前的发展态势看,今年村集体经济预计能增收30至50万。”
正如陶朗所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休闲旅游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乡村景观、民风民俗融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成为最受欢迎的休闲旅游首选,不仅促进了旅游业发展,而且提高了村民收入。
“我家走到这里只要6分钟,我每天走过来把事情做完就可以带娃娃四处转耍了,每个月能增收近2千元。”今年53岁的秦明琼是土生土长的凤槐村人,因为家乡的发展,外出打工的家人都回来了,儿子也在农家乐里找了份厨师的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凤槐村以促进村民就地创业、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引导和鼓励村民充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农业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廖诗雪 记者 郑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