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 大力量《大爱如山——雅安地震中的故事》 留给灾区最珍贵的记忆

来源:
2013-06-08 09:32
浏览:
收藏 打印

微电影导演吴京在拍摄现场

微电影导演姚庆涛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电影拍得确实好。”

  “好久没这样感动过了。”

  “系列影片悼念了逝者,鼓舞了生者。”

  “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系列精品。”

  ……

  微电影《大爱如山——雅安地震中的故事》自5月12日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以后,好评如潮。

  用影像传递温暖和希望

  “我想把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想把四川的抗震救灾精神传播出去。”微电影总策划王平久说,灾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援助,也需要精神上的援助。因此,“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他便萌发了以真实短片的方式,用电影的艺术手法,将灾区的感人故事传播出去的想法。

  5月初,王平久率队来到雅安,分赴各个重灾县,将灾区感人的人和事真实记录下来。15个感动人心的故事,将15组镜头投向了90后战士、聋哑理发师、年轻护士、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地震中鲜活的人物。《家园》《理发师》《帐篷里的电影梦》《萤火虫家园》《废墟上的足球》……这些“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影片,以普通人为表现对象,以电影语言的细节之美和艺术力量,真实记录了灾区人民的坚韧与乐观,记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传递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幅画面,一个瞬间,一种永远。12名新锐导演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伟大,去寻找中华美德的传承,见证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故事,一群人物,甚至只是一个细节。正如12名导演所言:他们以微纪录的方式,通过镜头去感动,去说话,去证明。“几分钟也许太短,但蕴藏的精神伟大。”

  就微电影拍摄的整体效果,王平久表示,这些片子都拍出了摄制组的初衷。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摄制组挺进灾区时,那里的生产生活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而很多导演对灾区的情况不是很熟悉,所以大家就开始了盲拍。盲拍10个小时搜集到了很多感人的素材和经典的画面,这都是后来激发他们剪辑、旁白等的重要灵感来源。摄制组一回到北京,导演们就各自扎进了自己的机房,开始剪片子、筛选素材和画面。“因为播出的时间有限,所以很多片子要从60分钟剪到20分钟,这才是让导演们最纠结的。因为每一个画面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他们全部的情感,所以每剪掉一部分镜头,就像在割他们的肉一样。

  影片播出后,全国人民看见了灾区群众在灾难面前的淡定、从容和坚强。

  灾难发生后,全国各地的群众心系灾区,纷纷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无私的爱和关怀,温暖着他们受伤的心灵。这就是王平久和导演们最想通过影片表现的“大力量”,只要有爱,一切灾难都可以战胜,灾区群众就会燃起重建家园的新希望,依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

  影片播出了,“大爱如山”的行动目前也暂告一个段落,但王平久表示:“我们还会持续关注灾区的人们,我们的导演也仍然牵挂着他们镜头中的孩子、老人、妇女,所以走出机房的那一刻,大家都在约定,半年后或者一年后,再回到雅安,再来看看那里的人们,看看他们灾后恢复重建得怎么样,看看他们过得如何。”

  用影片提高雅安影响力

  微电影系列短片选用了20多名本土演员,他们初次“触电”, 用本真的表演,很好地诠释了“大爱如山”的精神。

  灾难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系列短片选材有不少是体现本土元素的,比如大熊猫和茶文化。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大熊猫的安危牵动着人们的心,新锐导演李健将视角对准了这群可爱的熊猫宝贝。短片主人公是喜爱大熊猫、擅长画大熊猫的国画名家刘中。曾多次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写生的他,早已和大熊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镜头里,回顾之前和大熊猫白杨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刘中感慨万千。于是,除了来到大熊猫身边帮它们安置新家外,刘中还心系灾区同胞,将他亲手绘画的《家园》熊猫系列作品捐赠给灾区。无私的大爱、质朴的感情,短片《家园》为观众展现了人间真情、世间大爱。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生动地展现了雅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这种地方特色的追求,也正是主创人员的最大心愿,通过影片的放映,提高雅安的影响力。

  无独有偶,“4·20”芦山强烈地震给雅安农业支柱产业——茶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茶文化圣山蒙顶山庙宇、文物损毁严重。仅蒙顶山茶的主产区——名山区,就有30万亩茶园减产减收,茶农损失过亿元。

  5月10日,《大爱如山——雅安地震中的故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成龙宣布为雅安蒙顶山茶公益代言一年,并认购一百万元的茶叶帮助茶农生产自救,他还号召影视圈明星一起加入到这场爱心认购中。

  以成龙的国际影响力,他的这一善举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雅安茶产业“点茶成金”,走出困境,促进雅安茶产业“茶翅高飞”。

  用故事唤起内生力量

  望着帐篷外已成废墟的家园,微电影《共和国义工》中的李英俊有些悲伤,但当在自己的故事里,找到感动,找到坚强的力量时,他的笑容渐渐舒展开来。

  不光是李英俊,当《理发师》呈现出聋哑世界的无声关怀、《萤火虫家园》聚焦花样年华面临的挑战、《90后天使》演绎人间大爱时,这些珍贵的纪实画面, 让灾区群众读懂了坚强,唤起了他们坚强奋进的内生力量。

  “这部系列短片之所以感动,是因为能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与情感共鸣。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无私帮助,更是一种自我激励。”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周全智说,这些镜头,都会作为珍贵的影像留在雅安的历史上,留在雅安人民的心里。

  “影片给灾区群众带来鼓励、慰藉,更是温暖。”周全智表示,这是一部展现人间大爱的系列微电影。影片所表达出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通过电影的力量来鼓舞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奋力谱写“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好新家园”的新篇章。

  当“我们都是芦山人”的口号声汇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4·20”芦山强烈地震压不垮英雄的雅安人民。电影中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再次彰显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记者 石雨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