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六个抓手”全力推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
(1)“抓”规模。进一步巩固茶叶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名山区和雨城区百公里茶叶经济带,力争2016年达到55万亩、2020年达到65万亩。扩大天全、芦山、宝兴县高山有机优质茶叶基地规模,力争2020年达到35万亩。截至6月底,全市茶园面积85.24万亩,投产茶园面积61.11万亩,有机茶1.5万亩,综合产值达到72亿元。
(2)“抓”标准。建立茶叶种植标准优质基地联盟,推进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累计建设茶叶万亩示范区28个,完成改造低产茶园12万亩,推广茶园机采面积18万亩、茶园机剪机修面积49万亩、茶园套种桂花、银杏等20万亩。探索建立雅茶产业标准化体系,培养农业标准化人才,搭建茶叶专业化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制定《雅安藏茶》行业标准,今年底正式发布实施。全市现有qs认证茶叶加工企业125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认证26个、有机食品使用标志认证23个。
(3)“抓”科技。建设茶产业科技中心,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大对茶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通过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新品种展示区?茶树良种繁育区?生态茶园示范区等“四区”建设,努力使雅安成为西南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4)“抓”品牌。着力打造“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公共品牌, 鼓励组建雅茶品牌联盟、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等要求进行统一管理,提升雅茶整体形象和竞争实力。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四川省著名商标17件,“蒙顶山茶”区域品牌评估价值达17.44亿元,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5)“抓”市场。推进名山区茶马古城和雨城区藏茶城项目茶叶市场综合体建设,鼓励企业参加全国茶事活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打造“互联网+”雅茶品牌,全面拓宽茶叶销售渠道,促进茶叶流通?
(6)“抓”融合。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投入近40亿元,建设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打造双核(雨城区、名山区两城区)、双极(碧峰峡、蒙顶山两大景区)、三线三带(国道318线、国道108线现代茶产业走廊、雅上线茶文化旅游走廊,中峰乡—双河乡—红草坪环线生态观光走廊)。积极创建国家茶叶公园,推进蒙顶山和碧峰峡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通过茶旅融合促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