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发展产业促民致富奔康 芦山县大川镇皂角湾新村初步实现“四好”
芦山县大川镇杨开村皂角湾新村聚居点于2014年12月竣工,共安置重建农户87户348人。目前,不少当地群众发展起乡村农家乐,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还有村民诚信经营、规范经商的良好风气。
皂角湾新村聚居点一隅
住上好房子
告别深山
搬进新家更幸福
俯瞰皂角湾新村,淡黄色砖木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明珠颗颗镶嵌其间;从近处走入,平坦小道延伸到新房门前,一栋栋两层小洋房配套休闲露台,样式、格局堪比乡村别墅。
新村业主田克琼和家人地震前住在大山里,房屋年久失修,地理位置十分偏远。灾后重建伊始,符合相关条件的群众可报名进入新村聚居点,房屋大小、户型由群众自主选择。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田克琼一家登记报名。
经过建设,皂角湾新村于2014年12月竣工,田克琼与其他业主陆续搬进新家。
“新村在修房之初就先分了房,由各家亲自监督建起来,对房屋户型、质量,我们都很放心。”简单装修后,田克琼一家在去年春节前搬进新家。为了让新家更温馨,田克琼特意制作了一幅“家和万事兴”字样的十字绣挂在客厅显眼的位置。
灾后重建中,大川镇把农房重建放在首要位置,引导群众积极重建家园。“考虑到大川镇长远发展,新村在建设之初就划分为自住和商用两种户型,自住户型面积相对较小,商用户型面积大,可供群众今后发展农家乐。”杨开村党支部书记杨加荣介绍。
过上好日子
乡村旅游
鼓了村民钱袋子
杨开村所在的大川镇属于芦山县北部山区,山多地少,群众发展大规模种植农业不占优势。
“但我们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杨加荣介绍,大川镇森林资源丰富,尤其是南天门景区,夏天可避暑,秋天赏红叶,冬天可玩雪。而杨开村是去往南天门景区的必经之地。
大川镇经过统筹考虑,决定引导杨开村群众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只有充分利用杨开村的旅游优势,才能使村民富起来。”产业发展之初,一些群众仍抱着传统思想,希望靠山吃山,发展林木资源,但经过当地干部宣传介绍旅游规划后,不少群众改变了想法,积极开办农家乐。
开农家乐,村民彭桂琼原来并不支持,她认为,大川镇地处偏远,不会有很多游客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女儿的坚持下,她的农家乐开张了,第一天就接待了一批成都游客。看着不少外地牌照的私家车开往大川镇游玩,彭桂琼的心终于踏实了。
重建中,皂角湾新村以“重建安居、旅游兴村”为出发点,在抓好新村聚居点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着力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的特色新农村。今年夏天,随着大川镇重建效果的显现,乡村旅游着实火了一把。
养成好习惯
设施完善
逐步养成公共意识
在杨开村村委会,两个高音喇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村里的日常事宜和重建信息,都是通过这两个高音喇叭告知村民。
村民对高音喇叭已经十分熟悉。村民牟文珍告诉记者,广播不仅用于宣传政策,还引导大家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还会播放传递正能量的歌曲。
“新村修得很漂亮,还放置了垃圾桶回收垃圾,所以大家慢慢地就不再乱扔垃圾了。”田克琼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散居在山里,日常垃圾、污水随意处理。现在大家住进新村,不仅有完善的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而且大家互相监督,再没人乱丢垃圾了。
在新村自管过程中,皂角湾新村还通过完善新村自管制度、划分自管委负责片区,引导群众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好风气
抱团发展
避免无序恶性竞争
皂角湾新村已有不少群众利用新家开办农家乐。为了形成良好的经营秩序,打造旅游度假集散地,吸引更多回头客,新村自管委探索旅游发展模式,抱团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我们与雅安市西华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中级厨师技能培训班,组织农家乐业主学习礼仪、紧急情况处理等知识,提升农家乐的软实力。”杨加荣介绍,目前共培训学员600余人,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和理念有了显著提升。
同时,皂角湾新村自管委组织新村内的农家乐经营户组成度假旅游联盟,吸纳经营业主成为联盟成员,向联盟缴纳少量服务管理费,由联盟统一对外宣传住宿、餐饮等信息,并对农家乐的风貌风格、特色菜谱、定价机制、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消除经营者之间的无序状态和恶意竞争。
此外,新村自管委发动农家乐从业人员收集游客的服务需求,与周边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土鸡、茶叶、腊肉、山珍、野菜等土特产品的供销链条,为顾客提供货真价实、原滋原味的旅游土特产品,在方便旅客的同时,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在自管委的引导和参与下,皂角湾农家乐业主统一思想,统一收费标准,形成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风气,生意也越做越好。
记者 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