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一号”芦山招商重服务——芦山县新年工作实现开门红访谈
今年一季度,芦山工业要确保实现开门红。芦山县委书记何树平掷地有声地说,芦山的发展得益于工业的支撑,如果说工业是芦山的“一号工程”,那么芦山发展便要紧紧牵住招 商引资这个“牛鼻子”。
挑战
增速第一与开门红
2月25日,春节结束后上班第一天,何树平当即前往该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现场调研。
上午调研结束后举行的会议,安排了当前芦山工业发展的重点。会议开到下午,没有一人喊饿,参会者心里都很清楚:去年的芦山工业曾创下了一个辉煌,今年要想取得跨越式发 展,将面临更多的难题。
2006年,芦山工业曾创下一个第一,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7%,全市增速排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4%,全市增速排位第二。
这两项数字刷新了芦山工业历史记录,改变了芦山工业指标位列全市最后一名的状况。
而今年,芦山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计划同比增长2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实现工业入库税金3850万元,同比增长25.2%。
这就意味着,芦山工业在去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还将出现大幅度增长,这对于资源匮乏的西部小县城来说,无疑又是一大挑战。
好在挑战背后,有芦山招商引资的充足准备作支撑。
原来已投产的企业在今年生产仍稳定,而去年芦山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4家普通加工企业和2座电站,在今年一季度陆续投产,保证了这一增长的势头。
预计2007年一季度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5068万元,同比增长36.1%,而在今年1、2月份芦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已增长30%。
按照这个速度,芦山工业实现开门红不成问题。芦山县发展改革商务局副局长王芳很有信心地说。
转变
优势与劣势对转
在何树平看来,开门红是新一年发展好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全年工业经济的增长。今年,芦山要引进一般加工制造类项目1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35亿元,转移农村 剩余劳动力1200人,最终为芦山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何树平知道招商引资是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去年,芦山外来投资企业上缴国税1257万元,占入库税收的52.09%,这给了芦山县很大鼓舞。
但这位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书记同样也深知,在今年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竞争中,芦山仍有一些致命的劣势:工业基础配套差等硬件,将阻挡很多外来投资者的脚步。
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这是芦山去年招商引资成功的秘诀,也是今年芦山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点。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决定。何树平表示,今年,芦山需要做的便是,为企业作好每项服务,打造最佳投资软环境,让企业对芦山产生信任,并 最终追加投资,或者以商招商。
去年,投资上亿元,被省政府列入2006年省重点项目的鸿伟木业,正是在芦山这种细致服务下,放弃入驻交通便利的成都周边城市,而最终选择芦山安家落户。
事实上,在今年招商引资项目的选择上,芦山也有侧重。
工业基础配套差、区位优势不明显,这是芦山的劣势,但芦山电力相对便宜、劳动力充足加上气候湿润,若发展轻纺工业等普通加工业,便是优势。
芦山得避开劣势利用优势,对转优劣势。
高载能、水电、普通加工业,芦山现有三驾马车,普通加工业以绝对优势一马当先,加上耗电少、可持续发展强等优势,成为今年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
“今年,我们准备前往浙江等地,与当地一些轻纺企业洽谈,引进3至4家企业。”芦山县城旁边的轻纺针织工业集中区旁,该县招商引资局办公室主任陈伟表示,“上半年,这 里将装满轻纺企业。”
此时,园区里300多亩土地上油菜花开得正艳,根据计划,一年后,这里将成为一片工厂,吸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为当地发展作贡献。
据悉,本月月底,针对纺织、化纤项目,芦山的招商小分队又将出发。
记者江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