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建房 再搭棚 恢复产业勤致富——雨城区上里镇食用菌种植户赵世琼的重建故事
12日,雨城区上里镇四家村7组一处重建房外,食用菌种植户赵世琼戴着手套,用三轮车转运着烧结砖。她的身后,是已浇筑一层现浇的重建房。
这是她的新家。眼下,她和丈夫正为重建新家园而忙碌着。
建房 住上安全新家
去年,“4·20”芦山强烈地震使赵世琼家的砖木结构老宅受损严重。为了让家人住上安全的新家,她和丈夫商量准备重建新房。就在一家人筹备重建新房事宜时,“7·8”洪灾突如其来,又将她家位于陇西河旁的老宅淹没了。
两次受灾,更加坚定了赵世琼建新房搬新家的决心。“老宅是父辈年轻时修建的,快40年了。两次地震和一次洪灾,房子已不牢固。孩子还小,做父母的不能让孩子跟着我们担惊受怕。”赵世琼说,为了尽快建起新家,她和丈夫开始筹措资金,贷款建房。
春节后,赵世琼家的新房启动建设。出于安全考虑,新家选址在距陇西河百米外的平坦地里。这样的选址,让赵世琼一家将面临远离公路,没有办法将建筑材料直接运到家门口的尴尬,但她和丈夫对这块宅基地非常满意,“门口是硬化过的生产便道,二次转运建筑材料费时费力,但与老宅的位置相比,更加安全。”
经过3个月的建设,赵世琼的新家已经完成一楼建设。趁着刚浇筑完现浇的空当,她和丈夫忙着将砖、砂石等建筑材料转运到新房建设点。1.5米宽的生产便道刚够一辆三轮摩托车通行。这几日,赵世琼和丈夫便骑着三轮摩托车,穿行在村道和新房之间,转运着一车车建材。
搭棚 重建产业致富梦
去年的地震和洪灾,不仅让赵世琼家的房屋受损,也使她家的食用菌棚受损严重。
作为四家村最早种植食用菌的农户,已经种植5年食用菌的赵世琼是上里镇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
2009年,市农业局工作人员来上里镇进行调研,提出“上里镇空气湿度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一听说这消息,赵世琼当即响应号召,进行食用菌种植。
当年8月,赵世琼和丈夫买回材料,迅速搭起了5个菌棚,并请来有种植经验的亲戚担任技术指导。随后,两人买回1万个金针菇菌包,开始试种。经过细心照料,两个月后,金针菇开始收获。这一年,赵世琼靠售卖金针菇收入近7万元。
随后,赵世琼扩大种植面积,又搭建起3个食用菌棚,并引进鸡腿菇、茶树菇、袖珍菇等高端菇类进行种植,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去年7月8日的洪水,将8个菌棚里没有收获的蘑菇和5个菌棚一并冲走了,赵世琼损失近20万元。
辛苦忙碌5年的事业毁于一旦,赵世琼非常难过,但她发展种植食用菌的决心依然未变。“陇西河马上要开始修筑防洪堤了,等新房完工,把剩下的3个菌棚收拾一下,继续种菌子,争取早点把贷款还完。”赵世琼预计,新房8月完工入住,而后把菌棚整理好能赶上种植冬季食用菌,年底就能有收益。
实习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