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追赶:生态雅安的大灾重建“策”——人民网记者专访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
雅安,这个连续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肆虐,实施两次大灾后重建的地方,正乘着恢复重建的重大机遇,拉开了“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攻坚大幕。150多万雅安人民,正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爱和嘱咐,转化为“打好重建硬仗,补上发展欠账”的强大动力,奋力实施后发追赶,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以不屈的风骨和勤劳的双手,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抢抓机遇,建设美丽新家园。”类似激励灾区人民的宣传标语,在雅安各道路通道随处可见。(王凤运 摄)
“标兵跑远了,追兵逼近了。”4月16日上午,当人民网记者就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与四川省政府秘书长、中共雅安市委书记叶壮面对面时,刚从芦山灾区调研城乡住房重建工作回到办公室的叶壮,言谈冷静,也直言压力大、担子重。
牢记使命,扎实推进,打好重建硬仗,在关怀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在感恩中抢抓重建和发展机遇,带领灾区干部群众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咐
2013年4月20日,距汶川大地震5周年仅差22天,雅安再次遭受7.0级强烈地震重创,众多生命瞬间即逝,无数房屋成为“站立的废墟”。
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村重建新村初具规模。(雅安日报供图)
5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来到芦山抗震救灾一线。在芦山县体育馆,在龙门乡隆兴中心小学,在龙门乡青龙场村,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关心牵挂着受灾群众如何过渡安置、尽早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也亲抵震中芦山,亲自指导和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总书记和总理来到雅安,关心、慰问灾区人民的感人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让人感动不已。中央领导同志的谆谆嘱咐和殷殷期望,时刻不敢有忘。”谈及感受,叶壮如此真情描述。
在芦山震后最紧张的应急救援阶段,中央果断地将“指挥权”交给四川省。四川省迅速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组织指挥体系,拉开了抢险救灾的争夺战。事实证明,芦山震后抢险救援,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救援成效,都“刷新”了纪录。
从应急救援转入灾后重建,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创新体制机制,重建工作以地方为主体。根据要求,四川省成立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负责整个重建工作组织领导,由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分任正、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和7个工作小组。王东明、魏宏等省领导共组织召开了数十次专题会研究,作出重要批示116条次,13次到灾区指导工作,其中同时来灾区7次,强力推动重建进程;常务副省长、省重建办主任钟勉几乎每周一次到雅安灾区,精心指导恢复重建项目实施。
汉源县九襄镇已经基本完工的三强村新村建设点。(雅安日报供图)
在此期间,叶壮作为四川省政府秘书长,担任了省重建办副主任,参与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整个进程。“中央将芦山“4.20”灾后恢复重建指挥权交给四川,交给雅安等灾区,不仅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和倾力支持,更包含了对灾区市、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充分信任。”叶壮告诉记者。
地方负责制,以地方为主体,这在增强地方自主权的同时,也赋予了沉甸甸的责任和巨大的期望。重建效果如何,担子就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肩上。在重建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委及时调整了雅安市委班子。2013年11月17日,四川省委决定叶壮到雅安任市委书记。与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相延续的还有3位市委、市政府领导,他们都曾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组织过灾后恢复重建:53岁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兰开驰,曾在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德阳任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51岁的市委副书记青理东,曾在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任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50岁的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则在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任党委主要领导。这高度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雅安发展,特别是灾后重建的极度重视。
正在重建中的“熊猫老家,传奇宝兴”,到处焕发着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凤运 摄)
4月初,人民网记者用一周的时间,深入走访了雅安灾区的许多灾后恢复重建点。“我们搬进了板房,不用吹风淋雨了!”“我的伤好了,可以出院了!”“我们可以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了!”“4.20”地震后一年,雅安灾区受灾群众部分搬新家,人人有饭吃、有地方住,灾后重建紧张有序推进,灾区群众干劲十足,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灾区社会秩序稳定有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和灾后重建的阶段性成效。
“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统筹全局、靠前指挥、领导有力,是灾区人民打赢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硬仗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奉献付出,成为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砥砺奋进的不屈脊梁。”叶壮告诉记者,我们必须牢记使命,扎实推进,打好重建硬仗,在关怀中增强抓重建的紧迫感责任感,在感恩中抢抓发展机遇,带领灾区干部群众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咐,为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兑现庄严承诺,始终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首要任务,锁定“三个时间节点,三个开工一批”目标,不等不靠不拖,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奋进“赶考”,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正在抓紧建设的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应急综合治理工程。(雅安日报供图)
4月10日上午,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村年过花甲的孤寡老人高世林正在门口享受阳光。老人的身后,白墙青瓦的房子是他的新家。望着一场春雨后山清水秀的新村和眼前的新家,老人不禁感慨万千:“做梦也没想到,我们在灾后还能搬进这样好的新房子。”
高世林是雅安市625户特困群众中的一户,在2014年春节前,他与其他特困户都搬进了由政府“兜底”建设的新家。
灾后重建,民生优先,住房首位。去年7月,“4.20”芦山强烈地震总规、专规陆续出台,灾后恢复重建战役正式打响。无论是总规,还是专规,都强调了优先恢复重建民生工程的重要性。
正在抓紧建设的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应急综合治理工程。(雅安日报供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灾区群众住房重建这个涉及千家万户的项目摆在首位实施好,是庄严的承诺,更是艰巨的任务。”叶壮称,恢复重建正式启动九个月来,雅安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民生优先原则,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实现了2014年春节前全市625户特困受灾群众全部“搬新家、过新年”,兑现了承诺。
2013年12月29—30日,岁末寒冬时节,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再次前往芦山地震灾区调研,对雅安突出民生优先,推进特困群众住房重建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天的芦山地震灾区,城乡整体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已经修好的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全面开工……雅安,正在书写灾后恢复重建的民生答卷。
翻开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时间表,不难发现,每一页都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科学运筹帷幄。
此次以地方为主的恢复重建,是一个新的机制,很多东西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创新中去推进。要在三年时间里“基本完成”2200多个重建项目、估算总投资760多亿元,涉及的层级、区域、主体、群体多,需要众多领域的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撑,需要面向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需要加强对重建资金的严格监管……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重建项目实施,让雅安既能完成恢复重建,又能抓住重建机遇实现后发追赶?“灾后恢复重建,是对雅安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干部队伍执行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是一场名符其实的‘赶考’!”叶壮说。
在灾区一线,基层党员干部一直保持着“5+2”、“白加黑”的工作干劲,成为灾后重建的“脊梁”,百姓的“主心骨”。早在震后第8天,原中里镇党委书记王加林就被查出急性胰腺炎,但他仍坚持带病救灾,忙完后再一个人悄悄到医院输液。直到两个月后,他被最终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于2013年11月7日因抢救无效去世。去世前,王加林给家人留下两个遗愿:一是丧事一切从简,不收一分钱礼金;二是希望把他的骨灰埋在他工作过的灾区。妻子彭志莲哭着说:“他就是放不下心。住院后,每天还要打电话,有时一打就是几个小时。”
2013年11月21日,叶壮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按照“三年基本完成”的总的时间节点要求,提出了推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的时间节点。“从操作或执行的层面看,‘三年基本完成’就是在三年的时间里把国务院批准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规划的项目落实好、建设好。”叶壮说。项目要建设,开工前的准备工作环节很多,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如选址、设计、财评、行政审批、资金保障、招投标,有的还要涉及不同层级主体以及征地拆迁或者调地……等等。因此,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卡壳”,而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一拖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同时,还有一些重建项目涉及民生和安全,如住房重建和地质灾区防治项目,本来在工程实施、形成功能上就有时间要求。因此,确定时间节点就是要在项目开工前的准备阶段,形成倒逼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动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实施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倒逼机制对于解决项目开工前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市委也提出重建工作“要坚守质量、安全、稳定、廉洁、舆论引导‘五条工作底线’,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始终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作为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优先启动,加快推进;实行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共同打造芦天宝飞地园区,增强灾区自我“造血”功能,既能修复环境,又能让百姓依山靠水致富……
4月11日下午,记者在宝兴县大溪乡烟溪口新村聚居点看到,47户重建户全部采用轻钢结构建新房。32岁的村民陈宗强说,“计划在4月20日前搬进新家,做烟溪口新村第一个搬新家的人。”
“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建设一条贯穿雅安北部的畅通道路。”去年11月29日,国道351线乐英至宝兴县城段正式破土动工,这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的交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更是全市基础设施重建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工程。国道351线的开工,拉开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幕。紧随其后,国道318线雅安至二郎山隧道段、国道108线雅安至荥经界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开始施工……
不仅是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平整通畅的灾区道路,还有那些与灾区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也正在加快建设。
来自雅安市重建办的消息:截至目前,农房维修加固已于去年底全面完成,农房重建全面开工、完工58%;城镇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完工92.8%,重建开工建设57.7%。全市成功实现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目标。
截至目前,全市1066个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已开工948个,完工222个。其中:212所学校维修加固已于去年底全面完成。376所学校重建项目,除4所社会援建学校外,均已全部开工。103个医疗卫生类重建项目,除1个拟整合项目和2个拟申请国外优惠贷款项目外,均已全部开工。全市99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已开工97个,完工27个。
全市纳入总规实施的76个“打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全面开工,完工18个。在今年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为全市安全度汛发挥重要作用。
……
这仅仅是开始,通过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一批新村聚居点将建成入住,一批产业重建项目将发挥“造血功能”,一批地灾隐患将被排查治理,新的“生命通道”、致富大道将建成通车……雅安将书写合格的重建答卷!
弱鸟先飞,后发追赶,“打硬仗”“补欠账”,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带领150万雅安人民重建美丽新家园,同步奔小康,在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中分享更多福祉
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大解放都带来人类巨大进步甚至飞跃。面对各地新一轮竞相发展和激烈的区域竞争,雅安如何推进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灾后大重建?
正在抓紧建设的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应急综合治理工程。(雅安日报供图)
雅安是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森林覆盖率62.7%,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Ⅰ级,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雅安还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命名地和模式标本产地,是世界上人工种茶最早的地区。
2013年5月14日,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指出,要把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重灾区的首要任务,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这些话,对正处于灾后恢复重建关键时期的雅安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叶壮告诉记者。“放在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对雅安的优势和劣势都需要重新进行考量。”叶壮说,今年2月27日至28日,雅安市委召开了三届七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实施后发追赶的总体思路和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总体部署。
实施后发追赶,生态是优势,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民生是归宿。如何把恢复重建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和更高起点的发展?“雅安要通过灾后恢复重建让产业发展得更好、更快,充分利用好雅安现有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品牌,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继续守住雅安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不仅要让灾区群众既安居又乐业,还要让雅安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让雅安的老百姓在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中分享到更多的福祉。”叶壮对此谈了市委的设想。
“景美致雅,行旅平安”,依托幸福美丽新村、特色风情小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乡村度假旅游,雅安生态优势正在释放“红利”,真正实现“旅游富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清明小长假三天,雅安全市共接待游客55.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9亿元,超过“4.20”芦山强烈地震震前水平,分别同比增长8.32%和14.9%。旅游产业的热度,正奏响着雅安灾区震后依然美丽的交响乐。
4月10日,在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内,“4.20”灾后重建首个重大核心示范项目——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一期工程即将完工。该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2条灌装生产线,年产2000万标箱王老吉饮料,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过十亿元,年上缴税金上亿元。
“飞地园区飞跃发展,产业重建异地支撑”,这是叶壮到飞地园区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雅安结合灾区实际,依托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建设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同时,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推进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宝兴县灵关镇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荥经县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的建设,大力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产业。一名微晶、建安、雅化等受灾重点骨干企业借势推动技术升级、产能扩张;建安、川西等央企“退城入园”;王老吉、琪达制衣等优势项目纷纷抢滩雅安,变“输血”为“造血”,为雅安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
人民网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竞相争艳的梨花、桃花、大樱桃花,让汉源县的乡村旅游持续升温;当荥经县“天麻王”被高价收购,荥经的天麻种植闯出了一片广阔市场;在春茶飘香的名山区,茶商们把优质的蒙顶山茶运送到全国各地,蒙顶山茶品牌正在提升;昔日的震中芦山县,10平方公里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正在逐渐成形,猕猴桃种植架正在搭建,静待树苗发芽;二郎山下的天全县,冷水鱼养殖产业开启了生态养殖的致富之门;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宝兴县中药材产业正做大做强;大渡河畔的石棉县,一条黄果柑长廊泛着金光,产量将达到4万吨以上,产值过亿元。
“既要做大做强产业让群众增收、同步奔康,还要留住清风雅雨,蓝天白云,回应挑战的路漫长艰辛!”这是叶壮给人民网记者描述的奋斗愿景。
优势在扩大,短板在变长。雅安,已拉开后发追赶的大幕,正在重建美丽新家园,同步奔小康的道路上挺进。(王凤运 许梦曦 王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