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 从传统到智能 道地药材加工项目乘“数”而上
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建设现场
□ 转载自《雅安日报》 赵宇航 市融媒体中心 徐怡
三伏天,热浪奔涌,雨城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挥洒热情与汗水,向“全年稳”的目标全速冲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的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现场看到,吊臂在空中不停挥舞,工程车辆来回穿梭,焊接声、金属切割声、安全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夏日奋进曲”。
“这块地还要平整得再仔细些,后续设备安装可不能出岔子。”施工人员黄会江手持水平仪,紧盯着地面的刻度,这位有着多年建筑经验的管理者,从项目开工就扎根在这里,丝毫不敢马虎。“我们搞建设的,要对得起手里的活。想到这个项目建成后能给雨城带来这么多好处,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黄会江笑着说。
“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 5900万元,项目规划用地47.2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生产车间、中药饮片库房等设施。”据业主方代表杜霄介绍,目前,厂房主体结构、屋面及墙面工程、场地道路硬化均已完工,正推进厂房室内地坪浇筑、管网预埋及罐区基础施工等工作。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全面竣工,11月可进入试生产阶段。
项目建成后,将为雨城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同时,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创造约100个就业岗位,其中50个岗位直接面向周边群众开放。
这对家住附近八步镇枫木村的村民李淑琼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听说这个项目将提供就近务工的岗位,李淑琼忍不住想去试试。“一直盼着能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到钱又能兼顾家庭,那可真是太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以“智改数转”为战略支点,通过部署尖端数字化生产集群与全链路智能管理系统,构建起覆盖药材溯源、饮片加工、质量检测到成品仓储的全流程数字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动态感知、智能调度与精准调控。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加工道地药材中药饮片1万吨,年产值5亿元。
这一变革不仅带来生产效率几何级提升与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跃迁,更打破了中医药传承中“经验依赖”的壁垒。通过实时采集分析千万级生产数据,将中药饮片加工技艺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数字模型,让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实现深度融合,推动中药饮片生产完成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智能型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依托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追溯系统,既满足新时代药品安全监管的严格要求,更构建起消费者对中医药的品质信任,为产业标准化筑基、规模化扩张、品牌化突围提供了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中医药这一千年国粹在智能革命浪潮中焕发新生机。
中医药产业乘“数”而上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多营镇葫芦村的产业振兴。该项目地处几条高速与国道的交会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药材收购后的加工环节提供了极大便利。建成后,不仅能快速接收从各地运来的药材,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药材新鲜度,还能高效调配加工所需的各类物资,让整个加工流程更加顺畅。
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运输环节有了保障,这对葫芦村药材种植户王明清来说,如同吃下一颗“定心丸”。“以前种药材最怕丰收了卖不出去,价格也不稳定。现在好了,项目建成后,有稳定的渠道收购我们的药材,再也不用愁销路了。”王明清感慨道。
看着自家地里长势喜人的黄柏、杜仲,王明清眼里满是憧憬。他已经和村里的合作社商量好了,等项目投产后就扩大种植规模,“现在我们只需要安心搞好种植,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