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民间举办红色民俗节
13日,在阳光明媚,漫山遍野油菜花开的季节,在当年红军长征战斗过的地方,芦山县青龙场战斗纪念厅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由芦山县群众自发主办的首届民间红色民俗节在歌舞声中拉开帷幕……
红色节目大家演
“别了,我的故乡,感谢你饯行的三杯美酒。从此长征去,奋勇杀贼,誓死不休……”,随着一声朗诵,一队身着红军服装的演员翩翩起舞……涪陵籍红军战士彭家模在芦山县双河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部司令部遗址墙壁上留下的《红军诀别诗》被首次搬上舞台。
为了这台戏,芦山县沫东小学离退休老师周泽云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谱出史诗曲谱,又指导山溪沟文艺队编排节目,自己演唱朗诵,在县城和乡间来回奔波20余天,才使这台气势磅礴、悲壮感人的史诗歌舞剧搬上舞台,获得成功。
周泽云激动地告诉笔者:“红一、四方面军长征在芦山县浴血奋战100多天,在芦山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种下了芦山人民的红色情节,1330多芦山的英雄儿女随红军长征,成就了一段段芦山人的红色传奇!”
在县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全县共有6个乡镇19支文艺队编排了42个红色民俗节目参加了红色民俗节目擂台赛。太平镇文艺队负责人高庆元说:“虽然排练缺乏经费,比赛奖金也不多,但大家热情都非常高,大家都觉得弘扬红军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红色歌曲大家唱
民俗节第二天是红歌比赛,由于是周末,现场人数较第一天更多,但整个会场秩序井然。
“闪闪红星,放光彩……”随着一声童音的响起,在一片掌声中,民间红色民俗节红色歌曲卡拉OK大奖赛正式上演。一首首红色经典歌曲唤醒了老人们对那段久别了的红色年代的记忆,也激起了年轻人对那段红色岁月的好奇与向往。歌手中,有少不经事的少年儿童,也有豪情满怀的年轻人,有历经沧桑的老人,他们都围绕一个主题,用红色的旋律,美妙的歌声,纯朴的情感,震撼和打动着现场每一个人的心。有些歌手还让台下观众和他一起唱了起来。现场歌声不断,掌声不断,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
除了提前报名的选手外,现场还有不少游客和群众现场报名参加演唱,一展歌喉,掀起了红色歌曲大家唱的高潮。
演唱的节目除了传唱已久的红色经典歌曲,不少歌手还自编自演红色歌曲,创作了一批地方特色的红色歌曲。太平镇文艺队的高联德专门编演了《红军长征在芦山》,将红军精神,红军故事,编入歌谱。
比赛中,共有34名歌手报名参加红歌卡拉OK大奖赛,经过激烈角逐,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骆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