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手机用还是不用?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分析
玩微信、刷微博、听音乐、打游戏,当成年人享受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带来的信息生活体验时,这些变化也悄悄降临到中小学生身上。发消息到半夜,网上搜罗答案……智能手机的各种应用被学生玩出五花八门。手机在中学生手中起着什么作用?他们应该带手机吗?记者调查了解到,手机确实给家长和孩子联络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不少中学生缺乏控制能力而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现象:
孩子沉迷手机 家长懊悔不已
近日,家住市区绿洲路的胡女士十分困惑,正读初中一年级的儿子阳阳,自从九月入学以来成绩不断下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胡女士发现,影响儿子学习的“罪魁祸首”竟是一部新买的手机。
“平常我和丈夫工作比较繁忙,经常需要加班,儿子没有通讯工具,无法及时告知他,他放学回家后常常没有饭吃。”胡女士告诉记者,今年阳阳小学毕业,成绩很优异,她一方面想奖励儿子,另一方面考虑有急事能及时取得联系,便购买了一部新手机送给儿子。
让胡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新手机才购买了短短三个月,儿子的成绩就一落千丈。开始,她认为可能是阳阳刚进入初中学习,还不太适应。可是,慢慢地通过老师反映和自己的观察,她发现了一些端倪。
“上厕所一蹲就是半小时,放学就宅在家里不出门,不爱同家人交流沟通……”胡女士十分苦恼,一个阳光向上的孩子,为何因为一部手机就改变了模样?
与胡女士有着相同烦恼的赵彤告诉记者,自己今年才11岁的儿子小海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小眼镜”,而这一切也是手机惹的祸。
原来,小海一直比较捣蛋,每每做作业就静不下心,东跑西跳。赵彤为了让他安心做作业,便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下载了许多游戏,并告知小海,只要做完作业,就可以随意玩。自此,小海对手机简直爱不释手,并且作业都能迅速有效完成,可是三个月后,小海的视力急剧下降,鼻梁上架起了沉沉的镜框,与他幼稚的脸庞极不相称。
谈及此事,赵彤心中只有懊悔,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让孩子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导致视力下降。
看法:
各抒己见 互不认同
显然,近几年的校园里,手机已比比皆是,刮起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旋风。面对此种现象,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结果显示,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刘倩(初二学生):我认为可以带手机的,因为爸妈不放心我们在路上的安全,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我们到了学校可以把手机交给班主任,放学时再拿回就行,这样就可避免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等。
童馨(在校大学生):我认为根据年龄段而定较好,小学生不准带手机,初中生可以适当放宽,高中生就随你自己了,这样比较民主化,实际操作性也强。
杜锐(公司职员):我不提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但是我也不赞同出台禁止手机进校的相关规定,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所有人都有条件和权利享受时代发展的成果。我想我们要做的是加强德育,从思想上来引导、教育孩子平时怎样趋利避害,怎样使用手机为生活服务,而不是沉迷于玩手机游戏。同时要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当前,手机已经突破了其原有功能,成为互联网移动终端,它成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随身必备的重要工具。当然,不可否认,手机对所有人都有潜在的危害,更别说未成年人。
建议:
家长以身作则 学校灵活管理
针对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不少教师反映,学生使用手机会妨碍正常的课堂教学。
“上课时,电话一来就会铃声大作,影响教学秩序。”“考试时,手机有时还成为部分学生的舞弊工具。”……事实上,老师们更担心的是因为手机而形成的攀比心理、上瘾和依赖、学习兴趣、注意力下降等问题,这已在某些学生身上显露出来。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抵抗外界诱惑,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田家炳中学魏老师说,要孩子减少使用手机、合理使用手机,父母是关键。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一边教育孩子少花时间在手机上,一边自己却是忠实的“手机粉”,那不仅教育无效,还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权威的敬重。
“在小学阶段,可适当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初中阶段,学校不提倡使用手机;在高中阶段,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使用手机是个两难问题,部分家长确实有和孩子保持联系的需要,但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又影响了教学秩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校可采取不同的疏导措施。
学生使用手机关键在于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地以规范的形式限制约束。如今的青年一代,身处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利用使用这样的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该负责人讲到,我们不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社会环境,而是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社会、学校、家庭各种教育途径、方式、载体,正确引导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批评高消费行为和攀比心理,防止用手机谈恋爱、作弊等不良倾向,形成正确舆论、良好风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免疫力,把手机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制定完善的制度,合理规定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范围、时间、条件。
此外,还需要倾听家长的声音,比如说开展一份家长意见调查,了解多少家长支持、反对孩子带手机进校园,请家长提一些管理手机的办法。
记者 卫柳如
健康链接:
眼科:
减少不必要的用眼负担
学生沉迷智能手机的现象,对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各种视频终端的不当使用而诱发的儿童近视十分常见。若对诱发单纯性近视的环境因素进行排序,持续性近距离用眼排第一,可占到60%—65%。家长要注意,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种视频终端时,一定要有节制,千万不可长时间盯着这些视频终端,这样容易使眼睛疲劳。毕竟,青少年在学习阶段的用眼负荷本来就不小,应尽量减少玩智能手机等不必要的用眼负担。
骨科:
青少年同样易患颈椎病
虽然成年人低头使用手机的时间远远超过青少年,可是,青少年因为颈椎以及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等没有发育完善,过度使用手机就容易导致严重问题,比如后凸畸形会导致其压迫神经,有的孩子出现手脚发麻、无力的症状,极端严重的甚至可能瘫痪。这种疾病可通过手术缓解改善,但是一方面这是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另一方面,即使手术成功,未来颈椎其他椎节出现病变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这对青少年来说,生命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少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年龄越小玩的时间应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