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村新愿景——记者走进部分重建新村感受新年新气象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农房重建截至2015年2月已全面完成,受灾群众高高兴兴搬进新家,住上新居。与此同时,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引领,重建新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告别2015年,走进2016年。
回眸一年,在打灾后恢复重建硬仗中,艰辛与喜悦同在,汗水与硕果同存!
灾后恢复重建,呈现新村新颜值,形成新村新风貌,展示新村新气象!
走进龙门白伙新村
总理点赞“很美”的新村
砖木结构的小楼次第排开,平坦的路面四通八达,房前屋后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艳丽的花朵吐露芬芳……
这一幕幕场景,就在备受瞩目的芦山县龙门乡灾后恢复重建的白伙新村里。
白伙新村,也是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点赞“很美”的新村。
目前,白伙新村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猕猴桃、蓝莓、大棚蔬菜(花卉)、荷塘、茶园等基地,做强做大现代生态产业园。同时,转化龙门溶洞旅游资源优势,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保底,利润分红,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旅游古镇”。
走进思延侨爱新村
“芦山粮仓”的美好明天
思延侨爱新村聚居点,建于芦山县思延乡草坪村。
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集中开工项目之一,思延侨爱新村聚居点由侨胞捐赠4500万元援建。该新村的建设,遵循“低楼层、紧凑型、地域风、微田园”设计理念,让180户受灾群众实现安居梦。
思延乡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素有“芦山粮仓”盛誉。
产业重建,芦山在思延乡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谋划乡村旅游发展。2015年10月,国道351线芦山连接线项目投入使用,更拉近了思延乡与芦山县城的距离,农副产品的输出再不用绕山颠簸,致富之路已然徐徐铺开。
走进宝兴雪山新村
“熊猫老家”的艳丽彩虹
雪山新村位于“熊猫老家”宝兴县穆坪镇西北方向,深灰色的屋顶、橘黄色的竹墙,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新村,仿佛半山腰上的一道彩虹。
灾后恢复重建中,该村农房重建采用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以木、竹、瓦和小鹅卵石塑造风貌。受灾群众重建农房在满足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早在2014年8月,雪山村便组建了福民合作社,整合资源,助推受灾群众发展致富。一年多来,该村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以4A级乡村度假旅游区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度假休闲、观光购物、民俗文化体验、农家乐等,产村相融,协调发展。
2015年9月,可接待500人至1000人食宿的雪山村民俗旅游正式启动,过去无人问津的山沟里的小村庄,一跃成为“熊猫老家”宝兴旅游的新宠,也成为村民全面小康的“宝地”。
走进凤翔新民小区
中国人文景观大道旁的福地
2014年12月,丹凤山下,享有“中国最美人文景观大道”盛誉的国道318线旁,又一座“农旅融合、产村相融”的重建新村——凤翔新民小区落成。
235户1002名受灾群众,在凤翔新民小区开启他们新生活的大门。
——依托基础设施重建,新村里的文化娱乐广场、老年儿童关爱中心、停车场等一应俱全,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依托区位优势转化,有的村民开起了主题客栈,借国道318线奇丽风光和源源不断的车流、自驾游,农旅融合发展红红火火;
——依托产业优势升华,新村拟建猕猴桃核心示范园区120.8亩,预计三年后投产,村民人均收入仅此一项将增1000余元。
……
浴火重生,凤舞飞翔。
新村以“凤翔”命名,表达着村民们感恩奋进、开创未来的愿景和自信。
走进周公河畔余家新村
告别“独木桥”展示新画卷
过去,一座宽仅2米的铁索吊桥如“独木桥”般,是周公河畔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
而今,余家新村面貌一新: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横跨周公河,整洁的道路将一栋栋独具藏羌风情的民居连为一体,各类基础设施颇具特色……
以“一三”互动、产村相融、旅游新村为定位,余家新村的发展呈现“春有茗茶、夏有蓝莓、秋有猕猴桃、冬有草莓”的“四季产业”景象,农家乐、乡村酒店、茶馆、产业协会相结合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链像一颗颗明珠,日益闪耀。同时,“新村建在哪里、培训就跟到哪里”,一系列的后续跟踪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
正所谓:新年新气象,新居新生活,新村新愿景!雅安大地,呈现一幅幅感恩奋进,昂扬奋发的画卷!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