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景这边独好 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河北派出所坚持发展“三共三治”模式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群众为民警送来锦旗
“您好,河北派出所!请问有什么事?”每当报警电话响起,就意味着雨城区最大、最繁忙派出所的“事儿”又来了。
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河北派出所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5万人,前往藏区的国道318线穿境而过,每天流动人口约1.5万人。人口稠密、地处交通干线、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让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服务工作长期以来面临着很大挑战。
同时,河北派出所的辖区也是雨城区老旧城区的一部分,没有大型商圈、鲜有封闭式高档小区,遍布辖区的多为独门小商铺、单位家属楼、开放式老小区和拆迁安置小区,人防意识落后、物防设备欠缺、技防更是短板明显,面临着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老城老街社会治安防治困局。”
现实摆在面前,河北派出所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脱困之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我们指明的努力方向。”雨城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年来,河北派出所在警民关系建设和警务机制改革上深耕细作,坚定不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发展“共建共治共享”“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治理模式,搭建了一座连接着雨城群众和河北“枫”警的心意之桥。
对“三雅红袖”队伍进行宣传
行业区域自治
共建“群防河北”
措施:成立“三雅红袖”群防群治组织,建立了小商铺“十户联防互助”模式,推行旅店行业“星级化管理”,最大限度引导辖区群众参与到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中来,共建“群防河北”。
成效:短短的时间,在发现现行犯罪、提供犯罪线索、查补安全隐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万余元。有效避免每个商铺“各人自扫门前雪”,互补薄弱环节,先行处置预调,形成商铺防点、商街连线、民警管片的网格化小商铺自治方式。
明确症状才能对症下药。
“通过对辖区案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辖区内传统的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类案件占70%,并且当中有一半案发时间在白天时段。”河北派出所所长杨康表示,“充分说明在老城区积极构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打造治安防控‘最强民力’,能有效制止此类接触性、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基于此,河北派出所推动成立“三雅红袖”群防群治组织,建立了小商铺“十户联防互助”模式,推行旅店行业“星级化管理”,最大限度引导辖区群众参与到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中来,共建“群防河北”。
2018年8月,河北派出所吸纳治安积极分子、行业从业人员组建了一支平安类民间组织——三雅红袖。“三雅红袖”队伍最初只有5人,主要协助派出所巡逻防控队从事夜间的义务治安巡防。短短的时间,在发现现行犯罪、提供犯罪线索、查补安全隐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万余元。
口碑上涨后,如出租车行业、清洁工、院舍保安等更多群防力量主动参与其中,也得到了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雨城区委政法委将“三雅红袖”平安类民间组织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试点,雨城区公安分局探索在“三雅红袖”组织成立行业性党员小组,纳入河北派出所党支部管理,以党建引领规范运行,并予以机制和配备保障。
“三雅红袖”群防力量的加入,让辖区群众守望相助成为常态,而小商铺“十户联防互助”和旅店业“星级化管理”,则实现了安居更乐业。
在小商铺“十户联防互助”模式中,河北派出所根据辖区内多为独门小商铺,长期只有一位老人看店导致盗窃、纠纷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以沿街商铺门牌号为基点,选择相邻的10户商家组成一个联防互助小组,每个联防互助小组选1户商家任小组长。任小组长的商家要求有2人以上轮换看店,且素质相对较高,能够有时间、人手保障第一时间的矛盾风险化解,与社区民警及派出所点对点直接联系。这样的实体战斗“堡垒”,有效避免每个商铺“各人自扫门前雪”,互补薄弱环节,先行处置预调,形成商铺防点、商街连线、民警管片的网格化小商铺自治方式。
在旅店行业“星级化管理”模式中,结合辖区西门车站、原旅游车站、斗胆拆迁安置小区等流动人口集中区周边民宿、小旅馆、日租房繁多、日常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在“严打”的同时,也充分兼顾市场活力和秩序的统一,对163家旅店业不论规模大小,强制要求安装旅店业管理系统,同时对积极做好游客登记、防火防盗设施、提供破案线索的记红榜,反之记黑榜,以1星到5星进行打分并做成告示板悬挂至醒目位置,供入住游客参考。这种从公安角度评比的星级板,很多旅店老板颇为看重,认为是一种“金字招牌”。
走进校园宣传安全知识
社会大局法治
共治“平安河北”
措施:持续推进“三网扑火”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
成效:现年均调解纠纷500余起,就地化解300余起。派出所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现行犯罪破案率长期居全市同类派出所之首,“一网考”成绩在全省同类派出所排名第三,近两年未出现因违法违纪问题被查实处理的民警,未出现因执法不规范问题被大范围炒作的事件。
“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平安不出事”是辖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根本源头。
河北派出所构筑法治防线,使得每日警情从过去的日均15起降到10起左右,矛盾纠纷从日均8起下降到4起,辖区立刑事案件数从2017年的413起到2018年的334起,再到今年上半年的仅108起,已连续三年保持20%的降幅,“民转刑”案件大幅下降,纠纷调解成功率不断上升,治安形势不断向好。
有矛盾,到社区找调解室化解,这已成为河北派出所辖区群众的共识。一直以来,河北派出所持续推进“三网扑火”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
在工作中,河北派出所根据老城区矛盾多元化特点,将街道综治办、社区民警、退休法官、楼栋长等各方力量进行整合建立“网上调解室”,对家庭纠纷、经济纠纷、赡养纠纷等非暴力型纠纷先行介入,构建“第一网”;将驻所调解室全面延伸至辖区五个社区,挂牌立制,实行“预约+急诊”工作机制,对网上调解不成功的纠纷进行“第二网”扑灭;全面构建“律警法”共建人民调解室,常驻3名法律素养高、本地人脉广的人民调解员,运用获省公安厅改革办肯定的“四式调解法”,进行“第三网”化解矛盾。
河北派出所是全省较早启动该项工作机制的派出所,5名社区民警已全部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分管综治,现年均调解纠纷500余起,就地化解300余起。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在现场调研后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警民携手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派出所自身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在改革中,河北派出所设置“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巡逻盘查队”“综合指挥室”综合执法保障体系,明确派出所刑事案件办理范围,突出社区警务专职化,严格巡逻盘查预警机制,采取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治理。
在城区快反处突工作机制上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探索主办侦查员制度、法制员提前介入制度和图侦轨迹机制对案件办理的优质配合作用,使得派出所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现行犯罪破案率长期居全市同类派出所之首,“一网考”成绩在全省同类派出所排名第三,近两年未出现因违法违纪问题被查实处理的民警,未出现因执法不规范问题被大范围炒作的事件。
民警指导市民在公安业务户政终端上办理户籍业务
核心价值德治
共享“和谐河北”
措施:在做到“服务不缺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以德治国”对“依法治国”的滋润、支撑和教化作用,树立社区民警的道德模范标杆,用和谐不激化的方式提升社会能力和治理水平,消弭隐患苗头。自费4.8万元购置公安户籍业务自助终端机。
成效:2018年以来,162名曾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居住在河北辖区的人员,仅有6名“重操旧业”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确保户籍业务“就近办”“马上办”,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奔波,深受百姓好评。
“戴警官,你又来了,感谢你一直这么关心我。”7月25日,河北派出所康藏路社区民警戴鹏又一次来到小华(化名)工作的地方进行走访。见到戴鹏,小华热情地打招呼。
小华曾是一名吸毒人员,后来在戴鹏和辖区企业的关心和帮助下,他戒断了毒瘾,并且顺利回归社会。“只有让他们切实回归社会,才能防止复吸。”戴鹏说,“所以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对这类困难人群的关注要更多一些,更多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就能够让社会更和谐。”
如果说派出所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窗口,那么社区民警就是群众最贴心的人。
在城镇化进程当中,老城老街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历史遗留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派出所在做到“服务不缺位”的同时,充分发挥“以德治国”对“依法治国”的滋润、支撑和教化作用,树立社区民警的道德模范标杆,用和谐不激化的方式提升社会能力和治理水平,消弭隐患苗头。
在河北派出所辖区,占比26%的农村人口与63%的纠纷有关,在案事件受害人中占53%。说明这部分人随着拆迁安置进城后,因为缺乏城市生活的经验,警戒心理低,对街道工作人员和物管人员信任度也低,是易受害、矛盾易发群体。对此,派出所以全国特优人民警察戴鹏为代表的社区民警集体,牢记“四正五优”基层党建要求,与这类农村迁移人口多做普法教育、多当热心市民,以老党员身份言传身教,逐渐消除他们对“城市人”的偏见,加深对国家政策、物业规定、法律法规的了解,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也成为社区民警深入开展“六进六边”最热心的“大爷”“大妈”。
同时,针对老城区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戒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闲散人员较新城区多的情况,派出所要求所有民警对这类人群厚爱三分,必要时“当孝子”“当严父”,主动对接民政、医疗、教育和住建部门,形成齐抓共管、联动帮扶,从源头上做好服务管理、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和教育稳控工作,尽力帮助解决其就业、就学、就医、就住等实际困难。2018年以来,162名曾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居住在河北辖区的人员,仅有6名“重操旧业”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此外,还积极向社区民警提供破案线索41条,有力地助推平安和谐社会建设。
服务,不仅针对困难人群,更要广泛全面。
区别于以往由新城区政务中心集中受理河北片区人口管理和户籍业务的模式,河北派出所根据辖区老年人、未成年人居多的情况,自费4.8万元购置公安户籍业务自助终端机,确保户籍业务“就近办”“马上办”,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奔波,深受百姓好评。
另外,派出所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外来游客不随身携带身份证的情况,无法入住旅馆酒店。对此,河北派出所将传统的见面核查开具临时居住身份证明,变为可网上流转的电子版临时居住证明,开通“网上办”,避免游客两头跑,服务旅游经济,切实方便群众。
这就是河北派出所这个欠发达地区老城区派出所的“枫桥实践”,立足“小案快办、小吵快处、隐患速排、求助速帮”的工作方向,夯实“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队伍建设,不仅获得了“金杯银杯”,更获得了群众口碑,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欠发达地区老城老街社会治理枫桥经验样本”。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昆 李晓明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