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改进代表工作,推动“双联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平台化、常态化——联系“加密” 履职“增效”
人大代表胡友照(右一)在接访室接访群众
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推动人大代表精准履职?
一面要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一面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人大常委会如何为代表依法履职搭建平台?
着眼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双联系”机制的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以推进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平台化、常态化运行为目标,提升代表活动实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让雅安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健全规章制度
推进“双联系”工作制度化
今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通知明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联系2—3名委员,常委会主任、秘书长和委员联系2名人大代表,主动向联系委员、代表介绍市委的重大决策、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情况及取得成效,了解代表工作、履职和生活情况,支持帮助代表依法履职。
另一方面,人大代表联系2—3名群众,主动向联系群众传达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等重要精神,介绍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专委会和常委会办事工作部门则牵头联系5—8名人大代表,邀请联系代表参加专委会和常委会办事工作部门相关活动,扩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
组建专业小组
推进“双联系”工作规范化
“参与代表小组宣传活动后,更明确了自身肩负的责任。”作为
人大代表来自不同区域和领域,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所长?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市人大代表的行业特点、居住状况及知识结构,组建
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徐海波介绍,每个代表专业小组成员由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6—8名市人大代表组成,每届任期内相对固定。各专业小组立足本组专业特点,结合每年重点工作,多方式、多
“这样的方式让履职更高效。”彭启华表示,在参与代表专业小组活动中,自己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向群众做实、做好、做细基层立法宣传工作,另一方面紧密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实扩大公众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让群众在立法工作中有更多话语权,让立法真正“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拓宽联系渠道
努力推进“双联系”工作平台化
近日,省人大代表、汉源县九襄镇梨坪村村委会副主任胡友照,来到九襄镇人大代表接访室接访。这是他每周的“例行”工作,按照当地人大代表坐班接访制度,他要在每周固定时间坐班接访。
“这个制度搭建起了一条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有效桥梁,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群众的诉求期盼。”胡友照介绍,自
实际上,为进一步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搭建人大代表活动平台,实现活动阵地全覆盖,定期协助安排组织代表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联系群众的活动,收集群众建议意见,为人大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利用“雅安人大”APP、微信工作群等平台,畅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沟通渠道,不定期重点通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广泛收集委员、代表对有关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了解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强化上下联动
全力推进“双联系”工作常态化
市人大常委会完善“双联系”机制的同时,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有序协助开展好代表联系群众活动,根据代表实际情况,落实每名市人大代表至少联系2—3名基层群众,确保代表主要在其工作系统、居住社区或者村组开展活动,以灵活多样的
“双联系”工作的开展,不仅密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委员、委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还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意识和依法履职意识,促进代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积极反映群众的诉求,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双联系’工作为载体,不断创新思路、提高服务水平、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更
田甜
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