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金融力量 服务发展大局 ——我市金融系统强化金融保障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2022-01-19 08:33
浏览:
收藏 打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我市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抗疫保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改善普惠金融服务……去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强化金融保障,让金融资源向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同时,持续推动银、企高效精准对接,提高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和获得感,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唱戏”模式,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倾斜力度。

我市一家纺织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生产设备

银行工作人员向市民普及反洗钱知识

精准帮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近年来,我市金融、财税部门加强联动,源源不断为企业“输血供氧”。数据显示,通过再贷款再贴现、“两项直达工具”等定向引导,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8%,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同比增长13.1%。

“这笔贷款真的是‘及时雨’,帮助我们解了燃眉之急。”谈起去年申请到的1000万元贷款,芦山县天悦纺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市场不断优化,该公司产品的订货单和产品销售量不断增加。在了解到该公司扩建厂房、采购机器设备急需资金,却遇到融资难题后,我市税务部门主动协调银企双方沟通贷款事宜,提供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向银行以“信”换“贷”,把优质的纳税信用作为解决企业发展的“金钥匙”,成功帮助企业申请贷款,助其渡过资金难关。

为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我市税务部门不断深化“银税互动”,积极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及各家银行配合联动,强化机制保障,帮助小微企业以“信”换“贷”,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经营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为了更大范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市税务部门将“税银互动”授信放贷的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B级拓展至M级,降低授信放贷门槛,让尽可能多的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贷款支持。

同时,组建“小微企业纳税缴费服务”微信工作群,梳理财税、融资、社保、用人等政策,在群内进行“科普性”政策投放,同时选派业务骨干组建税收专家顾问团队在群内“坐诊”,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辅导、涉税咨询服务,提高宣传辅导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工行雅安分行通过“线上随借随还”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农行雅安分行根据行业优势和融资需求,通过专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性服务方案,运用线上服务平台数据支撑,为客户提供授信、用信支持,全方面、多角度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实现全年发放贷款项64.6亿元。

市担保公司先后帮助芦山湘邻纺织、雅诚纺织、润厚特种纤维、华智纤维等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为芦山纺织产业提供担保贷款达13705万元。同时,积极创新开展产能指标、收费权、采砂权等权益性资产抵押,完善应收账款、仓储物流等资产抵押方式,不断拓宽反担保渠道,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过去一年,全市企业融资渠道增多,财金互动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科技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机构服务更专业,部分银行设立专营机构,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金融业态持续更新,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示范区稳步推进,更新的服务、更全的产品,让金融“活水”持续浇灌“经济之树”。

守牢底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2年,我市将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强地方金融组织规范管理,大力防范整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和金融诈骗。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抓实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

“金融行业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金融风险的爆发可能会引发经济链条式崩塌。”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金融风险有所显现,“类金融”“校园贷”“跑路贷”等金融产品五花八门,让很多百姓财产受到损失。

对此,全市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针对消费者身边存在的安全陷阱进行讲解,带领大家识别“新老套路”,提升公众金融素养。

人民银行雅安中支与市公安局共建全国首个禁毒反洗钱情报研判中心,积极助力全市洗钱案判决。创新建设雅安市数字化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群众金融素养。2021年,全市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全市无央行评级在8至10级的高风险银行机构。

为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出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开拓新路。该机制将通过组织银行、保险业机构与我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署协议,确定小额赔付标准、程序等内容,切实解决实践中久调不决、占用司法资源、滥用投诉机制等问题,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的金融环境和营商环境。

目前,我市各县区集“投诉、调解、裁断”为一体的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已全部成立。2021年,全年受理12363暖心热线工单18件,办结率达100%。此外,我市积极深化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辖区8个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线上线下共调解纠纷894件,成功450笔,金额达1.87亿元。

“2022年,全市金融系统将持续落实金融供给侧改革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查处各种金融欺诈违法案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