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我在行——记宝兴县蜂桶寨乡民和村第一书记景兴智
景兴智,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干部,在邓池沟担任管护站站长已16年。对今年8月底前往蜂桶寨乡民和村任第一书记这件事,他曾说:“干部源自群众来自基层,如今继续扎根基层,我在行!”
就在本月初,根据前期在民和村实地了解的实际情况,一项由多部门联合实施的民和村产业扶贫计划,已在这里悄然展开。
谋划脱贫良策
8日上午8点,景兴智早早来到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会议室,为将在1个小时后举行的会议完善资料。
按通知约定,来自市政协、市直机关工委、市农商银行、宝兴县水务局等市、县级单位和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民和村产业脱贫帮扶小组成员,将在当日上午敲定民和村的产业脱贫计划。
“民和村共有28户贫困群众,其中有4户属于因病因伤致残的特困户。全村主要以玉米等低附加值传统农作物为主;猕猴桃种植、生猪养殖均为零星发展……”会议开始后,景兴智首先介绍了民和村贫困户的构成,以及产业发展现状。
针对民和村如何通过产业发展脱贫,景兴智也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各家贫困户情况不同、能力不同,产业脱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采取因户施策的方式开展。以村里的残疾特困户为例,因行动不便、强劳动力缺乏,只能从事诸如家禽养殖、核桃种植等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贫困户找到脱贫和发展出路。
对景兴智介绍的内容,当日与会的各帮扶单位代表,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我们市农商银行已确定专门针对民和村28户贫困户的‘助保贷’项目,可在现行贷款利率基础上,再优惠10%。”“各单位和个人筹集的扶贫经费,总计为20万多元,目前各项资金已基本到位。”……近2个小时的会议逐项敲定了民和村的产业帮扶措施。
激发脱贫热情
上午11点,会议一结束,景兴智就与民和村村支书刘汉杰商量,通知28户贫困户当日下午3点到村活动室开会。
距离脱贫户长会还有30分钟,骑着摩托车赶到村活动室的景兴智,看到了让他“暖心”的一幕:28户贫困户全部提前到齐,将村活动室坐得满满当当。
没有客套的开场白,参会的村民只待景兴智介绍情况后,就纷纷讲起了各自的想法和见解。“我们有几户想办一个肉牛养殖场,但资金筹集有点困难。”“核桃嫁接是项技术活,有没有人提供技术指导?”“养土鸡,鸡苗质量是关键,采用孵化器成本太高,个人难以承受,有没有办法解决?”
眼瞧着村民们抛出的各种疑问,早已做好准备的景兴智,在简单的归纳整理后,逐一回复。
针对村民关心的贷款问题,景兴智表示,将把大家的意见及时反馈至脱贫帮扶单位。此后,各帮扶单位将会实地考察论证,一经确定即可予以帮扶支持。
讨论一直持续至下午5点多。就在景兴智准备返回时,残疾特困户列永民打来一个电话,想让他去家里坐坐。
“列大哥,这么急喊我过来,有什么难事?”一进门,景兴智就问到。原来,列永民还想拿出2.5亩地,新增用作核桃种植,想让他帮出出主意。
对此,景兴智直言,只要贫困户确定发展方向并达到一定规模,都会给予奖补。同时,为解决贫困户缺乏种植、养殖经验的问题,关于聘请县农业部门或外地农业院校专家来开展培训的事,目前也已开始联系。
“党的政策好,还有第一书记来帮忙,我虽然是残疾人,但也不能拖后腿。”临分别时,列永民满是信心地说道。
记者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