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城同创 建设美丽汉源
干净整洁的节点公园
傍晚时分,风光旖旎的汉源湖畔万家灯火,暖意融融。文化大厦、富林广场、节点公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停放的车辆、拔地而起的高楼,展示着汉源县城的勃勃生机和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今年3月,汉源县按照建设“大渡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全面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省级生态城市的“四城同创”工作,着力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汉源”。
如今的汉源县城,街道更整洁了,空气更清新了,市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有效提升。“只有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绿化、卫生和环境建设水平,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提升品位,才能让老百姓满意。”汉源县委、县政府多次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会上强调,将不断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为“四城同创”提供坚强保障。
明察暗访力促环境改善
在“四城同创”工作中,汉源县“四城同创”办公室组织督查力量,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县城各区域进行检查。
汉源县入城广场附近有一堆小山一样的河沙,是当初进行城市建设时遗留下来的,由于权属不明,一直没有清理。汉源县及时开展电视问政,督察组带着各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办结日期。经过努力,这堆城市“顽疾”很快得到清理。
“看似都是细节,实则并非小事。‘四城同创’需要从点滴抓起,不可放过每一个角落!汉源县“四城同创”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汉源县“四城同创”开展中,类似对入城广场的督察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据介绍,“四城同创”中,汉源县对新县城采取“网格化”管理,县级各部门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小区的创建工作。“四城同创”办公室随时组织力量对各个网格开展明察暗访,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搜集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书面反馈给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通过明察暗访式的督查,汉源县目前已协调解决入城广场、K组团环境卫生等影响“四城同创”的问题上百件,有力地促进了县城环境卫生和秩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两年磨砺夯实创建基础
尽管“四城同创”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通过创建促进城市环境改善,汉源县不遗余力。
早在2011年,汉源县就启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提出了“鲜花碧水阳光城”、“绿满汉源”、“书香汉源”等目标。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不懈奋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汉源县的创建工作夯实基础,“四城同创”的条件日益成熟。
在此基础上,汉源县委、县政府于今年3月提出了“四城同创”工作目标,作为继续推动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秩序管理,持续提高人文素质的重大举措,为汉源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理顺机制营造创建氛围
为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汉源县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政府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 相关分管县领导任副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部门、单位、社区、组团也相应成立了创建机构,落实专人,全县上下构建起“四城同创”工作运行网络。
“四城同创”工作启动之后,汉源县便以电视台、报纸、网络等为载体,广泛宣传创建知识,及时曝光卫生死角,充分调动市民支持配合创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民众对“四城同创”的知晓率。
此外,汉源还组织开展了植树活动、周末大扫除、卫生宣传等各类综合宣传活动。四个月来,全县共发放创建知识宣传资料20多万份,举办各类宣传讲座10多次,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奋力抓好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努力开创“四城同创”工作的崭新局面。
在创建工作中,汉源县将县城划分为78个网格。6月7日下午,汉源县启动了县城城区周五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干部职工纷纷到各自网格化责任区和联系小区开展了清扫活动,整个县城里,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旗帜比比皆是,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干部职工们手拿扫帚、撮箕,肩抗铁锹、锄头,在各自的网格化责任区内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尽管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但广大干部职工仍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为打造优美、卫生、整洁的汉源新城和“四城同创”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共清扫了主次干道的78个网格化责任区域,71个居民小区和居民区点,对全县的广场、公园、梯道、高边坡、高挡墙均进行了全面清扫。“四城同创”办公室和各创建办工作人员组成督查工作组对活动开展进行了跟踪督查。
自此,汉源县周五大扫除形成惯例,每周五上午,全县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纷纷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清扫街头巷尾、劝导不文明行为等,全县上下形成“四城同创”人人有责的良好创建氛围。
“硬基础”“软实力”促进创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汉源县“四城同创”的“硬基础”。汉源县按照“打通路网主动脉、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总体思路,继续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先后实施8处节点公园、8道贯穿湖滨至8号线的大梯道等城市景观道路建设,新建环湖路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从县城8号线至河西乡的第三入城通道也即将动工修建,平坦宽阔、干支交错的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汉源对城市主次干道实施了综合管线下地,对县城内的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实施下地,对人民路等地的背街小巷的荒草地实施硬化,对K组团等地实施风貌塑造、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城市形象明显改善。
建设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汉源县书写了战天斗地的壮丽篇章。5年以前,汉源新县城所在地萝卜岗还是一座荒山,从2009年县城整体搬迁到萝卜岗后,汉源人开始了荒山披“绿装”的壮举。如今,进入县城长800米、宽30米的迎宾大道,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栽植着银杏、桂花、香樟、三角梅等,各种花草树木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有序,绿意扑面而来。整个县城共18个节点公园,景致风格各不相同,一座绿色新城屹立在昔日的荒山坡上。驱车在新县城穿行,绿色植物随处可见。在大大小小的休闲广场,有乔木、灌木、藤蔓、草坪组成的绿色长廊;在县城8处梯道旁,规划有花坛、树木、草坪,梯道,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更成为一幅幅立体绿色景观;高边坡的石头上也见缝插绿,栽植了大量的四季杨、刺桐、三角梅、银杏、广玉兰等苗木。
自全面开展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以来,汉源新县城已投入绿化建设资金约近9000万元,完成道路绿化23条共34公里,完成公共区域绿化159个地块,完成节点、边坡绿化79万余平方米,种植银杏、香樟、天竺桂、桂花等乔木30余个品种近12万株。昔日的黄土坡逐渐被绿色覆盖,群芳吐艳的鲜花墙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鲜花、碧水、阳光城扬帆起航。
汉源县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扎实开展好文明卫生细胞创建、日常活动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将文明卫生各项活动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稳步提升群众的文明卫生素养,扩大创建工作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将“全民共建共创”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提升“四城同创”的“软实力”。
记者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