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们住进了崭新的廉租房
2月13日,大年三十,是万家欢聚的日子,位于荥经县农机局内的首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内喜气洋洋,大约70%的首批廉租住房家庭在春节前完善相关手续后喜迁新居。
据了解,为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荥经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把加快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2009年5月,该县总投资360万元,修建的占地面积3.7亩、共计87套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全面竣工验收,同时这87套住房均按照新标准、新规范设计,全部实行8度设防。在经过严格筛选和摇号选房后,34户申购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取得了购房权,40户租赁廉租房的家庭取得了租房权。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这是党和政府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普通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廉租房让我们的心有了依靠”
在荥经县城内的3次搬家对于邓云江一家来说是“最痛苦的回忆”,而今年春节前的一次搬家却让一家人舒展了眉头。2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了荥经县首批租赁廉租房的住户之一邓云江家,在崭新明亮的客厅内,一家人正与亲朋好友围坐在茶几周围一边打牌一边闲聊家常。据了解,今年47岁的邓云江原本住在荥经县烈士乡的大山上,1994年老家砖木结构的房屋倒塌后,他们一家四口搬到了荥经县县城内,以1000多元的年租价租下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由于大女儿患有肢体残疾、小儿子还在念书、妻子又没有工作,邓云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生活四处打工奔波,艰难地支撑着整个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价、物价不断攀升,邓云江发现,靠着自己每月打工挣得的1000多元和女儿每月领取的115元“低保费”,已经无法支付日趋高涨的房租费用。于是,他们一家先后在荥经县城内搬了3次家,不断寻找更便宜的出租房。
2008年底,邓云江一家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申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公告,邓云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女儿的名义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2010年1月,幸运降临到了邓云江一家的身上,他们一家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成为荥经县首批租赁廉租房的家庭之一。2月9日,邓云江一家搬进了崭新的廉租房里。
“按照现在的房价,靠打工挣钱租房都很恼火,更不要说买房,之前一年要花费1000元-2000元的租金租房,而现在只要600元的年租金就可以住进崭新的廉租房,这些都要感谢国家出台的好政策啊。”提及租赁到的这一套崭新的廉租房,邓云江的妻子潘国香颇为感慨。她说,住进廉租房后,不仅节约了很大一笔家庭开支,同时也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
新年新家开启美好新生活
宽敞的停车棚、整齐的绿化带、5幢崭新大气的楼房屹立在荥经县农机局内,让人眼前一亮。在首批享受申购经济适用房的34户家庭里,孙久洪一家算是其中幸运的家庭之一,他们一家经过严格筛选后获得了首批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权,以6万多元的价格购买下了7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对于孙久洪来说,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安稳的家是多年来的梦想。1994年,儿子出生后,孙久洪一家搬到了位于荥经县康宁路的泡草湾家属房,一家三口在仅15平方米的单间房屋内一住就是好几年。孙久洪回忆说,自己是“低保户”,当时年幼的儿子经常生病,妻子没有工作,自己在工厂打工时挣得的钱往往都会被提前预支给儿子看病,一家人经常一个月才能吃一回肉,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孙久洪对“家”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他先后到茶厂制茶、到工厂“打零工”,下岗后蹬三轮车,与妻子一道开面馆……终于,孙久洪在荥经县城内租得了一套相对较为宽敞的房子。
2008年底,荥经县申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公告出台。公告上明确规定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必须符合具有两个城市居民户口、低收入家庭、无固定住房等多种条件。了解到自己的家庭符合条件后,孙久洪立即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选中,幸运会降临在我的头上。”孙久洪说,当自己来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看到桌上堆放的厚厚几叠申请单时,自己就傻眼了。2009年12月20日,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成功入选首批34户享受申购经济适用房的家庭。
“新的家给了我们全家新的希望,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这些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全家都盼着搬进新家的那一天。”孙久洪说。记者 卢雯婷
据了解,为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荥经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把加快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2009年5月,该县总投资360万元,修建的占地面积3.7亩、共计87套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全面竣工验收,同时这87套住房均按照新标准、新规范设计,全部实行8度设防。在经过严格筛选和摇号选房后,34户申购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取得了购房权,40户租赁廉租房的家庭取得了租房权。采访中,大家纷纷表示,这是党和政府为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普通百姓“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廉租房让我们的心有了依靠”
在荥经县城内的3次搬家对于邓云江一家来说是“最痛苦的回忆”,而今年春节前的一次搬家却让一家人舒展了眉头。2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了荥经县首批租赁廉租房的住户之一邓云江家,在崭新明亮的客厅内,一家人正与亲朋好友围坐在茶几周围一边打牌一边闲聊家常。据了解,今年47岁的邓云江原本住在荥经县烈士乡的大山上,1994年老家砖木结构的房屋倒塌后,他们一家四口搬到了荥经县县城内,以1000多元的年租价租下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由于大女儿患有肢体残疾、小儿子还在念书、妻子又没有工作,邓云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生活四处打工奔波,艰难地支撑着整个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价、物价不断攀升,邓云江发现,靠着自己每月打工挣得的1000多元和女儿每月领取的115元“低保费”,已经无法支付日趋高涨的房租费用。于是,他们一家先后在荥经县城内搬了3次家,不断寻找更便宜的出租房。
2008年底,邓云江一家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申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公告,邓云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女儿的名义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2010年1月,幸运降临到了邓云江一家的身上,他们一家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成为荥经县首批租赁廉租房的家庭之一。2月9日,邓云江一家搬进了崭新的廉租房里。
“按照现在的房价,靠打工挣钱租房都很恼火,更不要说买房,之前一年要花费1000元-2000元的租金租房,而现在只要600元的年租金就可以住进崭新的廉租房,这些都要感谢国家出台的好政策啊。”提及租赁到的这一套崭新的廉租房,邓云江的妻子潘国香颇为感慨。她说,住进廉租房后,不仅节约了很大一笔家庭开支,同时也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
新年新家开启美好新生活
宽敞的停车棚、整齐的绿化带、5幢崭新大气的楼房屹立在荥经县农机局内,让人眼前一亮。在首批享受申购经济适用房的34户家庭里,孙久洪一家算是其中幸运的家庭之一,他们一家经过严格筛选后获得了首批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权,以6万多元的价格购买下了70平方米左右的经济适用房。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对于孙久洪来说,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安稳的家是多年来的梦想。1994年,儿子出生后,孙久洪一家搬到了位于荥经县康宁路的泡草湾家属房,一家三口在仅15平方米的单间房屋内一住就是好几年。孙久洪回忆说,自己是“低保户”,当时年幼的儿子经常生病,妻子没有工作,自己在工厂打工时挣得的钱往往都会被提前预支给儿子看病,一家人经常一个月才能吃一回肉,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孙久洪对“家”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他先后到茶厂制茶、到工厂“打零工”,下岗后蹬三轮车,与妻子一道开面馆……终于,孙久洪在荥经县城内租得了一套相对较为宽敞的房子。
2008年底,荥经县申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公告出台。公告上明确规定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必须符合具有两个城市居民户口、低收入家庭、无固定住房等多种条件。了解到自己的家庭符合条件后,孙久洪立即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申请。“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选中,幸运会降临在我的头上。”孙久洪说,当自己来到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材料,看到桌上堆放的厚厚几叠申请单时,自己就傻眼了。2009年12月20日,幸运之神眷顾了他,他成功入选首批34户享受申购经济适用房的家庭。
“新的家给了我们全家新的希望,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这些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关怀和温暖,我们全家都盼着搬进新家的那一天。”孙久洪说。记者 卢雯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