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为媒 震后村更美——雨城区上里镇箭杆林村发展旅游产业见闻
生态良好的箭杆林部落新村聚居点,村民发展旅游产业。
“箭杆林村”这一名字引人注目,从字面意思能感受到郁郁葱葱的竹林,还有淳朴的村落文化。
箭杆林村位于雨城区上里镇,该村的地理位置与“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龙门乡直线距离仅3公里,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灾后这里建起了“箭杆林部落”新村聚居点,公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依托上里古镇成熟的旅游资源,围绕竹文化做文章,成为上里镇一个韵味十足的靓丽新村。
秋入箭杆林
竹林银杏为伴
箭杆林村距上里古镇仅十分钟的车程。从上里古镇出发,山路平缓宽阔,行车畅达。
“多亏了社会各界的好心人,我们箭杆林村有了这么好的公路。”箭杆林村党支部书记师开强说。
箭杆林村是上里镇海拔最高的村庄,以往由于道路不通,不仅影响村民的生活,还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灾后恢复重建中,箭杆林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修通了箭杆林村连接上里古镇的通村公路。
这条通村公路更是一条景观道路,道路两旁的峡谷嶙峋,绝壁之上却有树木丛生,甚是壮观,峡谷之间流水潺潺,水流拍着峡谷中的巨石,激起层层浪花。
道路上,是一排排银杏树,时值深秋,银杏叶染上了金黄,点缀着山谷。
沿着蜿蜒的山路,不断向上前行,突然间,娉婷的竹林出现在眼前,箭杆林村便到了,与银杏不同,深秋时节竹林依旧翠绿显出勃勃生机,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脆响声悦耳动听。
“箭杆林村以白竹、水竹为主,不仅美观还能做建筑材料。”师开强介绍。
在竹林中漫步别有一番趣味,放眼的绿色,静听沙沙声响,畅快呼吸清新空气;成片的竹林扮美了村落。
近几年来,箭杆林的竹林经济跟上全市的步伐进行调整,从以往的造纸材料,转变为现在的建筑用料和旅游景观。因为箭杆林村生态环境好,竹林成长迅速,当地老百姓只需栽上几棵竹子,不用特别管护,在短时间内它们就能生长成林,这里出产的竹材粗细均匀、韧性强是搭建大棚的上好材料,常常有外商前来订购。
依托新村美景
旅游产业向前发展
2日,当记者来到箭杆林部落时,村民师开春正在改造自家新房。师开春的家在箭杆林部落新村聚居点内,这里采用统规联建的模式修建而成,呈现出青瓦白墙,房前屋后有花草的美丽景象。
师开春筹备着将新房打造成客栈,并且开办农家乐。
“来上里古镇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分上了一杯羹。”师开春说道。
灾后重建中,雨城区进一步加快上里古镇旅游产业发展,雅上线整修提升后,从市区到古镇交通压力得到了缓解,路通了更多的游客相继而至;与此同时,上里古镇丰富了旅游业态,例如古镇湿地公园、文化基地、端午祭祀、年猪节等都成为吸引游客的看点。
来到上里古镇的游客,不仅是看古镇,徒步游、自行车骑行成为了热门的活动,而上里古镇到箭杆林就是一条看点十足的线路,特别是夏季,箭杆林村的平均气温比古镇还要低2至3摄氏度,是避暑胜地。
“夏季消夏避暑的人们,来了箭杆林就不想走了。”师开春说,原本新房只打算用于自住,随着古镇旅游越来越红火,他看到了其中商机,于是将新房改造成客栈,分享雨城区旅游发展的红利。
在箭杆林村,如同师开强一样看好旅游发展的村民不少,村民们感叹如今道路好、新房美,是时候甩开膀子加快发展了。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