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新村谋发展 守着家门忙数钱 名山区红草新村旅游效益明显

来源:
2016-06-16 09:55
浏览:
收藏 打印

  6月14日,走进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新村,一栋栋白墙青瓦、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新房错落有致;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林茶叠翠,亭台、小桥、流水,景色优美。

  “老板,再来一斤牛肉。”新村里的一家牛肉火锅店生意红火。

  从去年搬进新村开始,罗轮杰一家依托灾后重建打造的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做起火锅生意,新店开张4个月,就有3万元的收入。

  守着家门口致富

  买菜、擦桌子、扫地……一大早,罗轮杰就开始忙碌,“一到周末或节假日,来这里的游客就很多。”

  罗轮杰是万古乡沙河村的灾后重建群众,去年搬进红草新村。190多平方米的新居不仅改善了一家人的居住环境,更为她铺就一条致富路。

  “装修的时候,就准备打造成‘家带店’的形式,就是为了方便做生意。”罗轮杰说,虽然去年就搬进新家,但牛肉火锅店是在今年2月才开张的。新家的一层是店铺,二层自家人居住,既是店也是家,“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生意最好的一天能卖3000元,同时容纳40多人就餐。”罗轮杰说,从2月开张至今,短短4个月已经挣了3万余元。现在,家里的6亩茶园专门请人进行管理、采摘,她和丈夫就专心经营自己的小店。

  “以前,种茶是我们一家人的主业;现在,牛肉火锅店才是我们的主业。”罗轮杰说,牛肉火锅店的菜品味道好,有很多回头客;许多外地游客还会在亲朋好友间帮她宣传,这样一个带一个,她的生意越来越好。

  新家开了3个小店

  副食店、理发店、协力车租赁……红草新村另一户居民郑兰均在200平方米的新家里开了3个小店,做着3种不同的生意。

  “最先开的是副食店,但随着新村打造得越来越美,来茶园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去年12月,我索性买了10辆协力车用于租赁。”郑兰均说,双人协力车每小时20元,四人协力车每小时30元,周末或节假日的时候,租车的人特别多,供不应求。现在,他计划再增添几辆六人协力车。

  郑兰均的儿子是学美发的,为了让儿子跟他一起做生意,今年3月,郑兰均在一层的副食店旁边隔出30多平方米,开了一个理发店,让儿子当老板。一家三口守在家门口做着小生意,其乐融融。

  “现在一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从开店到现在,9个月挣了约3万元。”郑兰均说,他有3亩茶园,但收益比开店少。不过,茶园还是要管理,两者加起来收入更可观。

  “现在,红草新村还在不断完善中,人气会越来越高,我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郑兰均说。

  依托景区助推新村发展

  依托万亩生态观光茶园,红草新村挖掘骑游产业链,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突出地形多样性的特点,主打健身体验牌,做实做准“骑游+观光”的新型乡村旅游产业。

  2015年,随着红草新村和红草坪万亩观光茶园提升打造工程的完成,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的新村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休闲游玩,旅游效益明显。

  “目前,红草新村已有16户居民依托景区做起生意,还有6户居民的店铺正在装修,准备开茶馆、酒吧、水吧等。”红草村村委会主任张勇说,为了鼓励大家发展新产业,当地政府对在红草新村发展产业的居民,免费支持店牌制作,进行集中宣传等。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红草新村打造美食一条街,让游客在新村品尝雅安的各种美食,同时,也为群众增加增收渠道。”张勇说,红草新村的发展将主要依托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万古乡党委政府大力鼓励农民发展新产业,变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着力培育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品牌,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助推新村发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