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迎政乡红旗村打造生态观光旅游新村

来源:
2011-06-07 10:45
浏览:
收藏 打印

  迎政乡红旗村地处石棉县西北部,海拔在950米—2960米间,距县城18公里。

  街道整洁、户户通水泥路、群众生活其乐融融——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红旗村处处彰显着活力。2010年,红旗村人均纯收入5029元,连续三年被评为石棉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获得“石棉县卫生村”、“石棉县文明村”等荣誉。

  基础建设

  改变村居环境

  走进红旗村,白墙,青瓦,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在村头新修的名为“石园子”休闲广场上,老人和儿童利用健身器材在锻炼和玩耍,脸上无不洋溢着生活富足所带来的喜悦之情。

  不过,几年前的红旗村大多农户所居住的还都是土坯房子。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全市许多乡镇的发展规划,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红旗村也不例外。面对特大自然灾害,迎政乡党委、乡政府结合红旗村实际迅速修改、制定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规划。

  在地震中,红旗村不少房屋出现屋瓦掉落、墙面裂缝等问题,房屋翻修计划自然而然地被列入了规划。在房屋灾后重建中,按照自家建设、政府补贴的原则,迎政乡对红旗村3人以上的农户,政府补贴16000元,4至5人的农户补贴19000元,6至7人的农户补贴22000元。这无疑调动了受灾农户的积极性。震后仅半年多时间,红旗村便基本完成了受灾房屋重建任务,全村365户中有133户村民进行了统一打造。

  然而,道路建设才是红旗村今年的重头戏。

  “交通是农产业发展的基础,道路建设好了,红旗村的水果产业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不仅要全力挽回地震带来的损失,还要以此为契机,使基础设施建设更进一步。迎政乡党委书记张佳良说,红旗村的道路建设规划,是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结果,大家的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

  截至目前,红旗村7个组机耕道道路畅通,通路里程达12.5公里,修建标准三面光堰渠5.94公里,联户路硬化达80%。

  漫步在红旗村,见不到随地乱扔的垃圾和杂物。红旗村包村领导、迎政乡人大主席王殷介绍,在红旗村,村干部实行分组包片,全村共有6个环境保洁员,负责全村主要道路的清洁工作。对农户实行门前三包,对于卫生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农户,每年乡政府还拿出一定资金进行奖励。

  调整结构

  奔向致富路

  眼前的红旗村,房前屋后,标准化的枇杷园里一棵棵枇杷树上挂满了果子,煞是喜人。作为石棉县小有名气的“水果村”,红旗村地处中高山,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出产的黄果柑、枇杷、油桃、脆柿等水果酸甜适度,汁多肉嫩,品质优于周边及成都地区的同类水果,特别是枇杷更是远近闻名。

  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红旗村大力发展以枇杷为主的优质水果,将粮、经比例由过去的7∶3调整为1∶9。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红旗村抢抓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农民奖扶政策的机遇,连片种植优质水果1350亩,其中枇杷1150亩,油桃200亩,其他水果100亩,在全县中高山村中率先实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90%以上。

  红旗村还专门成立了“富强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会员200多户,实施订单农业,带动全村的果蔬销售,开辟了一种新的种植、销售模式。

  红旗村2组村民任军筹划着自家代销点的同时,还有着更大的想法,他说,现在来红旗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下一步他要开个农家乐。

  张佳良表示,下一步迎政乡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改善、提高村民生产、生活质量,将红旗村打造成以果为主,以菜为辅,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村。

  在红旗村采访期间,不断有群众自发向记者介绍村里的巨大变化,指着一段水泥路、一口井,或是一栋小洋楼,村民们讲述着村里的点滴变迁,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一个人脸上。

  刘云春记者黄启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