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软黄金”变成“真黄金” ——记市人大代表李汉军

来源:
2024-01-06 09:11
浏览:
收藏 打印

1月5日,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内,佳源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林麝养殖基地里,一排排圈舍格外醒目,合作社社长李汉军正在为林麝准备“午饭”。

“现在正是配种的季节,等明年4月就开始产仔了。”李汉军说。林麝别名香獐、香子等,市场价值较高,其公麝产出的麝香是云南白药、保心丸等名贵中药的必备原料,是国家十大名贵中药之一,素有“软黄金”之称。

身为市人大代表,李汉军通过林麝养殖,带领群众致富,带动汉源县林麝养殖从无到有,达到1700多头,“软黄金”变成了“真黄金”。

试养林麝从零开始

回想起创业初期,李汉军用了两个字:艰辛。

2013年,李汉军了解到林麝养殖经济价值较高,但该产业在汉源县还是空白。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汉军在多方请教和实地考察后,从外地购买了第一批60头林麝,在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创办了两个养殖场。

但刚入门的李汉军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有时候林麝头一天生病了没发现,第二天就已经死亡。那个时候真的很揪心,难道自己创业的道路就这么坎坷吗?”

李汉军没有被困难吓倒,在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更加坚定了林麝养殖的信心决心。他又前往“中国林麝之乡”的陕西省凤县学习考察,并再次果断购买了60头林麝,扩大养殖规模。

抱团创业带动发展

林麝圈舍怎么选址、如何预防疾病、喜欢吃什么饲料……渐渐地,李汉军有了自己的一套养殖经验。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后,他在当地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帮助其他农户脱贫致富。

“一头成年公麝一年可产麝香约20克,每克市场价1000元,一年一头公麝可增收近2万元;而母麝一年可繁殖2—3头幼麝,每头幼麝可卖2万元,如果全部销售,价格也十分可观。”李汉军算了一笔经济账。

汉源县马烈乡山坪村的张春贵在李汉军的带动下,从2015年4月养殖了7头林麝,到如今林麝存栏达100余头:“麝香市场价格高,市场需求也大,现在自己生活也越来越好。”   

2019年,与张春贵同村的杨国靖在李汉军指导下也开始林麝养殖,很快就见到了效益:“现在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李汉军在牵头成立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后,积极组织养殖户外出学习考察,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前来指导,传授技术。

除此之外,每到养殖场用工高峰期,养殖场还按照用工需求,优先招聘周围群众进场务工,带动村民上山割草赚取劳务费用。

履职尽责回馈社会

随着林麝种群的增多,李汉军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做大做强林麝产业。他先后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在雅安市各县区推广养殖林麝的建议”“关于以旅促养推进雅安市林麝养殖产业的建议”“关于壮大雅安市林麝养殖产业的建议”,积极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和传话筒。

在李汉军的积极推动下,汉源县在去年3月成功举办林麝产业发展峰会,省内外林麝养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养殖林麝开展现场调研、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等,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现在全县已有23家规模化林麝养殖大户,林麝已达到1700多头。”李汉军表示,自己将继续围绕林麝产业发展履职尽责,为家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贡献力量。

罗文强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