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大熊猫姐妹花“苏琳”“珍珍”回家了
工作人员将“苏林”抬进兽舍
昨(26)日16时20分,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载着海归大熊猫姐妹花“苏琳”和“珍珍”的大卡车驶到基地入园处。
车门打开后,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将这对姐妹花抬向基地内位于碧潭的一处幽静的隔离兽舍。
回家后先隔离1个月
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出生的大熊猫“苏琳”和“珍珍”于25日从美国圣地亚哥启程,26日从上海入关转机、乘车回雅安碧峰峡基地。
当工作人员将载有“珍珍”的笼子门打开后,“珍珍”迈着“猫步”,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兽舍,看着面前的苹果、竹笋、胡萝卜、窝窝头等食物,“珍珍”只是用爪子碰了碰,并没有急着大快朵颐。它来回在兽舍中走动,似乎在熟悉这陌生的环境。
研究中心为了确保“苏琳”“珍珍”的安全,专门派出兽医和动物管理人员前往上海迎接。前往上海接机的研究中心动管部副部长魏明介绍,通过目测,两只大熊猫的状态正常,活力、精神、食欲等都还不错。回到基地后,研究中心将派出专人对它们进行观测。
在雅安碧峰峡基地,为了让这对从未踏上故乡土地的姐妹花舒适地生活,研究中心进行了周密安排,精心准备了隔离兽舍、新居,并派出专门的饲养管理人员。
据了解,回到家乡后,“苏琳”和“珍珍”还不能马上与公众见面,它们首先要接受至少1个月的封闭式隔离检疫,逐步熟悉并适应新家的气候、环境、家乡的食物和饲养管理人员,1个月后,“苏琳”“珍珍”才能住进新家并正式与公众见面。
“苏琳”创下最晚回国的纪录
根据中美两国签订的大熊猫科研合作协议,1996年,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白云”和“石石”来到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夫妻俩产下幼仔“华美”后,“石石”因年岁已高,不具备生育能力,被送回家乡安享晚年。
2003年1月,11岁的大熊猫“高高”接替“石石”来到“白云”身边,先后生下“美生”“苏琳”“珍珍”“云子”。
“苏琳”出生于2005年8月2日,7万多美国网民在圣地亚哥动物园网站上投票,将这一新生的大熊猫命名为“苏琳”。
“珍珍”出生于2007年8月3日,“珍珍”的出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它的父母成为旅外大熊猫中产仔最多的夫妇,这标志着中外大熊猫科研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次回国,已经5岁多的“苏琳”还创下了海外出生的大熊猫最晚回国的纪录,此纪录之前被4岁多回国的“泰山”拥有。
魏明告诉记者,“苏琳”和“珍珍”回家后,工作人员将逐步对它们进行训练,让它们在来年春暖花开时,能够顺利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步入生儿育女的阶段。
不必担心两姐妹不适应
“苏琳”和“珍珍”回到家乡后能否适应新家的环境?它们会不会喜欢家乡的食物?
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对此胸有成竹。大熊猫的适应能力十分强,加之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国际、国内大熊猫科研合作,先后有多只大熊猫前往世界各地,截至目前,这些大熊猫已经在海外繁育了大熊猫13只,成活9只。
圣地亚哥动物园为两姐妹准备了当地的饼干,研究中心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家乡的食物混合着这些饼干给“苏琳”和“珍珍”吃。
自2004年全球第一只海归大熊猫“华美”回家后,已经有“美生”“福龙”“泰山”“苏琳”“珍珍”陆续从海外回到家乡,研究中心为它们提供了最优越的生活环境,通过精心照顾,这些海归大熊猫们不仅适应了家乡环境,爱上了“川菜”,习惯了饲养管理员的四川话,有的在回到家乡后繁衍了多个后代。
“华美”于9月17日凌晨2点58分顺利产下一只雄性幼仔。“华美”是研究中心的英雄母亲,它于2004年回国后便初产下一对双胞胎,其中一只是赠台大熊猫“团团”,此后,“华美”陆续产下了5胎8仔,其中3对是双胞胎。
今年年初回国的大熊猫“泰山”回到家乡后,在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下,目前已经适应了雅安的气候,体重从87公斤长到了110多公斤,毛色也变得更加有光泽。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开始帮助5岁的“泰山”进行后肢力量的练习,为“泰山”将来组建家庭作准备。
记者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