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聚焦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政府工作

来源:
2016-02-26 10:51
浏览:
收藏 打印

  2016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为总揽,决战重建脱贫“双攻坚”,大力实施“四大行动计划”,突出“四大工作抓手”,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标任务,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完成省定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任务。

  一、重建

  决战重建攻坚,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

  坚持重建中心不动摇,既立足当前全面完成重建规划任务,又着眼长远加快灾区发展振兴,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坚持时间倒排、任务倒逼,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到4月20日重建规划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95%;到7月20日全面完成重建规划任务。

  整体提升重建水平。按照省重建委关于“展现灾区浴火重生后的新面貌、新城镇、新产业、新生活”的要求,继续抓好重建水平整体提升。

  大力实施产业重建。全面提升3条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走廊建设水平;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服务业重建,一手抓旅游景点打造,一手抓乡村旅游发展,催生一批旅游特色乡镇和旅游精品村寨。

  二、脱贫

  决战脱贫攻坚,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落实《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扎实开展“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大力实施“3+13”政策组合,实现减贫1.2万人、贫困村“摘帽”150个。

  突出精准推进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扶持对象精准。科学编制扶贫项目规划,确保项目安排精准。

  把握重点推进脱贫攻坚。突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重建发展,探索灾区重建和脱贫攻坚互融互促的新路子。

  突破难点推进脱贫攻坚。针对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细化落实13个专项方案,深入推进九项重点扶贫工作,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三、经济

  强化项目投资拉动,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突出把握项目抓手,扎实开展“项目年”工作,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强化项目储备申报。重点编制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领域项目和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确保储备项目投资动态保持在3000亿元以上。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实施市以上重大项目430个,完成投资312.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37个,完成投资85.6亿元。

  优化项目投资结构。突出抓好工业投资,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66亿元以上。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继续推出和实施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四、工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把握园区和企业抓手,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加快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力争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雅安经开区)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全市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

  培育壮大骨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饮料食品、碲铋合金及晶体材料和精细化工六大特色产业,确保四大骨干产业、六大特色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10亿元和170亿元。

  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以上。组织实施三九、雅化、金红叶、一名微晶等5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以上。

  五、生态

  大力实施生态富民行动计划,切实转化生态资源优势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生态红利持续富民强市。

  持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森林覆盖率达到63.6%。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富民。围绕3条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走廊建设,培育壮大“五雅”特色优势产业,新发展产业基地15万亩。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新增绿色(有机)认证面积13.5万亩,建成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

  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富民。树立“生态雅安·全域旅游”理念,加快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6%以上,带动直接就业7000人以上。

  六、交通

  大力实施交通会战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交通先行,统筹加快水利、能源、农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建设,力争启动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段建设。加快推进雅康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峨汉高速公路和成雅快速通道建设。

  提升市内路网建设水平。全面完成国道318线改造,实现国道351线主体工程完工。启动国道351线对岩至多营连接线、省道105线雅安至上里段、省道433线泗坪经三合至泸定段建设等。

  统筹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铜头引水、九龙水库、南郊水厂引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永定桥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建设。

  七、城乡

  大力实施城乡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按照中央“五大统筹”要求,科学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同步加强建设管理,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大提升、大发展。

  科学完善城乡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围绕宜居宜游宜商宜业做好全域规划。

  统筹加快城乡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完善姚桥新城功能配套,启动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着力推进雅安万达商业广场、国盛·雅安国际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 加快大兴新区建设,加快熊猫绿岛开发,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大力加强城乡管理。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魏家岗、西城等7个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新建立体停车位1000个,新建和改造地面诱导停车位1700个。

  八、创新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户,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亿元以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省级孵化器建设,建成各类孵化载体10家以上。

  着力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

  扎实抓好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科学确定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通过兼并重组、消化淘汰、管控增量等方式分类组织实施,淘汰10户企业落后产能。

  九、开放

  坚持开放合作,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突出把握开放抓手,深化全方位区域合作,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入“1+7”同城化发展。

  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引进到位市外资金350亿元以上,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现进出口总额4200万美元以上。

  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三大片区”整体联动、错位发展,支持县(区)转化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态经济强县。

  十、民生

  坚持共建共享,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促进和谐,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重点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争创省级创业型城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等。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扩充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试点市建设,组建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等。

  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注重源头治理,强化应急防范与处置,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健全基层依法治理体系,支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