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各学校“开学第一课”干货满满 孩子健康成长启新程

来源:
2025-02-19 09:40
浏览:
收藏 打印

名山中学蒙山校区的“开学第一课”以安全教育为主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带着憧憬与期待,踏入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校门。

在名山区各学校,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他们知识与成长的新大门,助力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思政课堂

厚植爱国情怀

在各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升国旗、奏唱国歌成为最庄重的开场,同学们整齐列队,向国旗行注目礼,嘹亮的国歌声传递着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

名山区深入开展思政收心课,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学期的展望紧密相连,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全区共举行了33场次如“祥蛇献瑞启新程 砥砺奋进正当时”等主题的开学典礼。

各学校结合“哪吒台词”“创新精神”,以及“爱国主义”主题,开展国旗下讲话50余次。

学生代表们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激励同学们在新学期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探索未知。

校长们则在致辞中为同学们指明方向,鼓励大家以身边的优秀同学为榜样,勤奋学习,遵守校规校纪,注重自身全面发展。

在名山区新店镇中心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对优秀学生的表扬环节成为全场焦点,每念到一个名字,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与敬佩。

在激昂的音乐声中,优秀学生们依次走上领奖台。他们身着整洁的校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步伐坚定而自信。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成为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

据统计,名山区400余名校级优秀学生、“五好”学生受到表扬,他们的优秀事迹成为同学们新学期奋进的动力源泉,激励着大家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安全课堂

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教育是“开学第一课”的关键环节,名山区在这方面下足功夫,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新学期,新起点,安全知识不能少。在名山中学蒙山校区,开学安全第一课一场接着一场。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通过播放安全事故视频、展示图片,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开学安全第一课从法制、消防、交通、防溺水等多方面入手,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安全知识,今后一定会将安全牢记心中,健康快乐地度过新学期。

“好习惯,伴成长。咱们来聊聊‘习惯’这个话题,它看似不起眼,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名山区中峰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以“习惯”为关键词为同学们授课。

“从整理文具开始,再到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就不会手忙脚乱。”“规律作息能让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新学期的成长之路,大家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更多好习惯,开启充实而美好的新学期。

据统计,名山区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法制安全等安全讲座达10余次。同时,召开500余堂安全主题班会,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展示触目惊心的图片、讲述生动的安全小故事、组织同学们分享心得,以及开展有趣的游戏互动等,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欺凌、防溺水、防踩踏、预防流感等多方面的安全教育,覆盖学生达3万余名。

家校课堂

凝聚共育合力

名山区深知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开展家校共育课,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各学校通过家长群转发开学安全信息500余条,及时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安全健康,让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

同时,利用微信、电话等便捷方式,组织开展线上家访、“家校”云端见面会等活动,向家长普及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名山区开展了全覆盖的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及时将重点关注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实现了家校信息的无缝对接。

此外,组织2万余名家长与学生共同观看线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助力孩子学会积极表达情感、正确对待负面情绪,凝聚起强大的家校共育合力。

在一系列家校共育举措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太及时了,让我明白了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会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该怎么去和孩子沟通。通过和孩子一起观看讲座,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多了,关系更亲近了。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真的很棒。”

老师们则表示,线上家访和云端见面会让他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这对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同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