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工作 当好群众“代言人” ——记市政协委员潘群英

来源:
2025-09-26 09:32
浏览:
收藏 打印

潘群英(右)走访群众

九月的雅安,秋阳洒满田野,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村委会办公室里,一场关于低收入群体监测帮扶的座谈正热烈进行。“今年家里收入怎么样?务工有没有遇到困难?”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监测帮扶科负责人潘群英俯身向前,与村组干部细致交流。这样深入一线的调研场景,是她七年政协委员生涯里最寻常的日常。

从脱贫攻坚战场到乡村振兴一线,从业务科室的“政策通”到群众身边的“代言人”,潘群英在本职岗位与委员履职的“双赛道”上奋力奔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担当,将对农业农村的深情与对群众的牵挂,化作履职路上的坚实足迹。

□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郑雨莎

深耕业务

做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近日,走进潘群英的办公室,办公桌一角堆叠的政策文件格外显眼,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无声诉说着她对工作的专注。

作为市农业农村局监测帮扶科负责人,潘群英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既要当好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也要做好基层群众的“服务员”。

“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为民担当。”她深知,政策从文件到落地,中间隔着千山万水,唯有深入基层,脚步沾泥,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拿出最有效的办法。

为此,她坚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她的办公桌上,总是摞着最新的政策文件和研究资料,上面写满了批注。她常说:“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才能把政策吃透,精准地传递给基层,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持续的学习和研究,使她成了同事们眼中政策熟、业务精的“行家里手”。

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统筹指导县(区)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等具体工作,成了她履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牵头统筹指导县(区)推进工作,累计解答脱贫攻坚政策和业务咨询上万次,处理群众诉求200余件,用专业和耐心为群众纾困解难。

这份深耕与坚守,让她收获了“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记大功”等荣誉,她所在的中心也在2021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但在潘群英看来,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推动她继续扎根农业农村领域的动力:“只有把业务做精做细,才能在履职时更有底气,给群众的建议才能更实在。”

履职为民

做群众心声的“传递者”

政协委员的身份,为潘群英提供了更广阔的履职平台,她将大量的一线调研所见、所思、所悟,凝练成了一份份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

雅安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部分中高山区的少数民族乡村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格外关注的重点区域。潘群英发挥自身作为少数民族干部的独特优势,积极充当桥梁纽带,服务基层干部和脱贫群众。

在2024年9月6日的调研中,她与一位彝族老乡交谈,深切感受到他们对更好产业、更便捷医疗教育的渴望。这种源自一线的深切感受,推动她多次在市政协会议上发声,呼吁从教育、医疗、产业、兜底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加大对民族地区和中高山区的支持力度。

为了让提案更有“含金量”,她养成了“走一路、看一路、记一路”的习惯。2025年9月4日,赴汉源县富林镇调研低收入群体监测帮扶;9月8日,到天全县始阳镇农村养老院、天全县中医医院收集养老服务、医疗保障意见;9月9日,走进雨城区碧峰峡镇关注教育发展与农村饮水安全。她的调研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诉求与基层的建议,这些也成为她撰写提案的“活素材”。

七年里,她提交了《关于雅安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建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等10余篇高质量提案,其中多篇被列为市政协大会发言材料,《关于推动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规范运行防止“体外循环”和“漏测失帮”的建议》等还被评为重点提案、优秀提案,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年我还会围绕‘兜牢民生底线,促进雅安乡村全面振兴’准备提案,接下来也会继续关注中高山区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就业、文化以及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完善、低收入群体分层分类帮扶等问题。”谈及未来履职方向,潘群英眼神坚定。在她看来,政协委员的职责,就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提案里的“实招硬策”,让更多民生诉求落地见效,为雅安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委员力量。

委员寄语:接下来,将继续深耕农业农村领域,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履职尽责,用心倾听群众声音,用行动践行使命,为雅安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