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文化——汉源如此多“椒”专题讲座举办 传承千年椒香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2025-09-21 09:31
浏览:
收藏 打印

□转载自《雅安日报》

Image-200067401730

李锡荣正在讲述典籍中的花椒

本报讯(记者 黄伟)“为什么汉源花椒能成为‘贡椒’?”“为什么汉源花椒品质独特?”9月16日,雅安市文化传承保护研学中心内椒香弥漫,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辅导:花椒文化——汉源如此多‘椒’”专题讲座,通过汉源县本土作家李锡荣对汉源花椒的文化溯源与产业分享,生动诠释了“小花椒”背后的“大文化”。活动吸引了市县两级40余名代表参与,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汉源样本”。

李锡荣从历史、文化、产业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汉源花椒的独特魅力。

他通过大量史料考证,揭示了汉源花椒的悠久历史。汉源花椒,古称黎椒,栽培历史悠久,入贡时间漫长。史料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后,改“笮都”(今清溪镇)为沈黎郡,夷汉通商,夷人以红椒、马与汉人交换盐和布匹。由此可见,汉源花椒栽培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唐代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汉源花椒被正式列为皇室贡品,岁岁入朝,开启了长达千年的贡椒史‌。其贡品地位在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进一步巩固,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免贡‌。汉源花椒的种植历史不仅体现在文献记载中,还通过考古发现得到印证。汉源出土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物中,发现了花椒叶印痕和焚烧花椒的灰烬,证明早在万年前就有先民利用花椒‌。

在经济价值方面,汉源花椒的独特品质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北纬30°的黄金纬度、海拔800米至2000米的垂直气候以及充足的日照和清溪的水源,使其具有“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的特点‌。其核心产区位于汉源县清溪镇牛市坡一带,这里的花椒挥发性芳香油含量高达8%,远超普通品种‌。其独特的麻香风味,使其在众多花椒品种中脱颖而出。

在文化符号价值方面,李锡荣介绍,汉源花椒不仅是调味品,更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它既是汉源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是川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花椒与汉源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饮食、民俗、医药等方方面面。

讲座中,李锡荣进一步阐述了汉源花椒的产业价值。近年来,汉源县通过“文化+产业”模式,将花椒种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了“花椒节”“花椒观光园”等特色项目,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

“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支柱。”李锡荣表示,汉源花椒的产业发展,正是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典型案例。通过挖掘花椒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增强了地方文化自信。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实践。未来,汉源县将继续深挖花椒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汉源花椒文化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汉源花椒的千年魅力,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汉源花椒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产业活力,书写着新的篇章。

据悉,本次活动是雅安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辅导”系列的重要一环,后续还将围绕非遗技艺、民俗节庆等主题开展专题活动,持续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