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丰收 游客高兴 果农得益 汉源县大树镇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重建之路

来源:
2014-08-29 10:15
浏览:
收藏 打印

葡萄丰收,种植户乐开怀

  三年内实现丰产期葡萄年产量1400余吨,年产值1400万元,解决当地1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的目标

  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等机遇,汉源产业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道路。全县形成了以水果、蔬菜、脱毒马铃薯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业和以铅锌冶炼加工为主的甘溪坝和万里两大特色产业工业园区。

  2012年10月,汉源县大树镇月亮湾葡萄园开建,利用灾后重建之机,今年7月,占地约800亩,集生产、观光、科教于一体的连片葡萄采摘观光园迎来首次挂果。游客纷至沓来,农户喜获丰收。

  接下来,月亮湾葡萄园将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当地政府拟在三年内将葡萄园建成集种植、会议、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亮点。届时,丰产期葡萄年产量可达1400余吨,年产值1400万元,可解决当地1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镜头

  葡萄园初具规模首次挂果

  大树镇月亮湾坐落于大树镇新民、麦坪社区和松林村。闪着亮光的白色大棚与波光粼粼的汉源湖交相辉映,煞是迷人。

  23日,走进葡萄园,一排排水泥桩上爬满了葡萄藤蔓,成团的葡萄挂满枝头。

  “我们这里的葡萄品种有10多种,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夏黑’,有具有牛奶和蜂蜜味的‘金手指’,有如美人手指的‘美人指’,还有巨玫瑰、红提、红富士…… ”大树镇镇长余林介绍,葡萄园才发展不久,今年刚迎来挂果,每亩产量约400公斤,销售主要以游客采摘为主,价格每公斤约50元。

  故事

  游客不断 农户笑开颜

  当天,在麦坪社区居民康杰家的大棚里,几位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大树镇葡萄成熟的成都游客早早来到葡萄园,尽享采摘的乐趣。

  一旁,康杰招呼着接连不断前来的客人,脸上笑开了花。

  大树镇葡萄成熟后,除当地政府部门外,本地不少年轻人也积极加入到宣传队伍中,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加大对葡萄园的宣传。闻讯前来的游客慢慢打开了葡萄的销路。

  “每天都有人来,一到周末、节假日,来的人更多。”康杰笑道,因为是初次接触,第一次只试种了1.4亩葡萄。康杰家的大棚处在葡萄园示范区内,葡萄种类丰富,自然受欢迎。“卖得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上千元。预计今年能收入2万多元。”

  “还没成熟就有不少顾客早早前来预订了,价格高时可卖到40元一斤。肯定比种庄稼划算!”另一个大棚里,麦坪社区居民李雪正在自家地里摘葡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

  希望

  农旅结合发展致富

  “明年肯定要扩大规模。”第一次种植就尝到了甜头,康杰、李雪等种植户纷纷表示将加大葡萄的种植力度。

  “等观光大道建起来后,我打算开个农家乐,发展农家旅馆。”康杰笑道。

  康杰说的观光大道是当地政府为发展葡萄园观光旅游,围绕月亮湾葡萄园新建的2条观光大道,目前正在建设中,而即将临湖新建的采摘大道也正在规划中。

  接下来,月亮湾葡萄园将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当地政府拟在三年内将月亮湾葡萄园建成集种植、会议、餐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亮点。届时,丰产期年产量可达1400余吨,年产值1400万元,可解决当地1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度增收4000元以上。

  康杰说,今年葡萄的销售几乎全靠游客采摘,收入可观,大家都尝到了甜头。明年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肯定更高。到时候,如果再单靠采摘肯定不行,希望镇政府能加大宣传,为葡萄拓宽销路。

  姜锦 记者 蒋龙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