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间 建起温暖新家———专访石棉县宰羊乡党委书记彭晓东
受国道108线迁复建工程、瀑电库区移民、滑坡地质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多种因素影响,石棉县宰羊乡80%的农户房屋面临重建。那么,重建工作开展得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宰羊乡党委书记彭晓东。
记者:宰羊乡目前80%的农户房屋面临重建,成为石棉县的重建大乡,你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彭晓东:宰羊乡是瀑电库区国道108线迁复建工程涉及里程最长的一个乡,达14公里,同时又是涉及乡镇农户搬迁最多的一个乡,达82户。瀑电库区移民也涉及我乡170户农户搬迁。此外,受地质灾害影响,又有75户农户需要从滑坡地段迁出。而一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更是导致我乡326户农户的房屋需要重建。目前,全乡共有646户农户的房屋需要重建,如此大规模的农房建设,在宰羊乡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记者:宰羊乡位于高山峡谷地段,哪里去找那么多合适的建房地点?
彭晓东:在宰羊乡这个到处是坡坡坎坎的地方,到哪里去找合适的地块来建房,是最关键的问题。
建房涉及到诸多方面。首先是安全问题,至少建房地点要没有滑坡的威胁;其次,水、电、路、光纤“四通”和方便生产的问题;再次还有资金问题。这些问题从去年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想方设法推进,不能让搬迁户长年累月睡在露天坝里。
记者:如此大规模的搬迁安置,目前进展如何?
彭晓东: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农户自选和集中安置两种办法。碾子村三组、五组15户农户因国道108线复建工程和地质滑坡等原因,在宅基地落实难的情况下,自愿结队申请集中安置,通过乡、村、组三级的协调和帮助,现已选好了安置点,并于4月22日进行了集中场坪。目前,全乡搬迁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涉及的326户农户中,已有188户住进了新房。此外,国道108线复建工程所涉及到的82户搬迁户,本月底前将落实宅基地,12月前全部搬完。而受滑坡威胁需搬迁的75户农户,大部分已落实了宅基地。
记者:大规模搬迁安置,相信遇到的矛盾和阻力会很大。
彭晓东:矛盾和阻力是肯定有的。宰羊乡总共有646户农户需要搬迁和重建,我们的乡干部,近一两年来几乎没有节假日,他们把时间完全投入到农户搬迁和建房选址工作中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部分群众也有不理解的地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乡干部们都保持着耐心的服务态度,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记者:乡干部如何在保证重建、搬迁工作的同时,兼顾完成好其他工作呢?
彭晓东:除了农户房屋搬迁和重建,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协调瀑电库区宰羊码头建设、瀑电库区宰羊乡境内的清库工作以及规划宰羊乡的新农村建设等。特别是清库工作,库内的树木、电杆、房屋要求8月以前必须全部清理完成。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已经结合迁建工程进行了规划,库区、马路、旅游三个未来宰羊经济支撑点的建设蓝图已绘制完毕并开始实施。目前,位于国道108线旁的坪阳黄果柑交易市场建设土地已征用完毕,工程即将上马。此外,碾子村的运输业、坪阳村的黄果柑产业、三民村的塘藕和折耳根产业等“一村一品”已初步形成,下一步就是在力度上下功夫。总之,宰羊乡今年的工作任务相当重,但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扎实推进迁建和重建工作,确保宰羊乡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