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项目在这里不断加速——走进雅安市首个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办公室

来源:
2009-03-02 09:09
浏览:
收藏 打印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芦山县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首开先河,在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成立了“5·12”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

  如今,项目办正式运转已有一段时间,效果如何?记者日前走进了芦山县项目办。

  2月23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芦山县项目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苦干实干,主动有为”十六个大字,格外醒目。灾后重建项目工作流程图示、项目开工前手续办理流程的详细图示,都已上墙公示,让人一目了然。

  这个仅有三四十平方米的地方,是原邮政宾馆的储藏室,经过简单装修“变身”为县项目办20多人的集中办公场所。对门的房屋,正在抓紧装修,这里将是县委、县政府和县项目办的会议室。

  忙碌

  一天“掰”成几天用

  县项目办内,一派忙碌。县项目办主任、副主任及相关组长,刚刚开完碰头会匆匆走进办公室。

  “虽然办不到天天碰头,但一周还是要碰好几次头。”芦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项目办主任王华告诉记者,“每周五,县委、县政府都要召开灾后重建重点项目进度督查会,由项目办和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汇报灾后重建项目工作进度。”

  原来,3月1日、15日,将分别有7所、10所灾后重建学校项目要进入招投标程序,进行上网公告,他们必须在此之前,完成所有项目评审等相关工作。进入项目办,每天工作都是这样。

  记者注意到,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程师樊强的桌上,整整齐齐摆着厚厚几沓图纸、资料。

  “这就是那17所学校的?”

  “不,这只是一所学校的!”樊强告诉记者。

  常规10多天完成的一个项目评审,他们必须在5天之内完成,只能把一天“掰”成几天用。“招投标有严格程序要求,一天都不能少。要想使整个灾后重建提速,只能压缩再压缩前期工作时间。”

  “将一天‘掰’成几天用,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到了晚上你就能看到,县项目办的灯光会一直亮到凌晨一两点。”王华告诉记者。

  加快

  催生全市首个项目办

  底子薄、灾情重、灾后重建压力大,同时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毫无疑问,这是芦山县当前最大的县情。

  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以”“三加快”的总体工作思路,芦山县委书记吴宏表示,2009年芦山县要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实现震后重生,要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实现产业提升。

  “有人说,芦山进入国定重灾县盘子,已经是抓住了灾后重建机遇。”王华表示,“但芦山县要加快发展,项目工作必须加快加快再加快,各项机遇必须抢抓抢抓再抢抓。成立县项目办的初衷,正是为了加快灾后重建步伐、加快项目工作进程。”

  王华告诉记者,其实成立县项目办的最初想法产生于2008年。震后,芦山县一方面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积极做规划、跑项目,另一方面,谋划重建之初就开始积极思考“那么多资金下来了,咋整?”最初,还是想分给各家各户(各业主单位),但又担心一是分散后项目推不起走,二是财政如何监管、发改局如何统筹。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推进项目实施。”王华说。

  去年秋,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组建工作迅速启动并着手实施细化方案、打造流程、抽调人员,迅速进入状态。在县财政十分困难,县委办公楼都是危房的情况下,芦山县拨出专款落实了项目办办公场所、经费。

  “其实,去年底项目办就开始运转了,不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明细、项目资金情况、重点项目建议计划汇总等工作就已有序开展。这个办公用房,还是春节加班加点赶着装出来的哩。”

  运转

  更为高效的“特权机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目办是一个凌驾于县上其他单位的机构,有些‘特权’。”王华表示。

  所谓“特权”,是相对县上其他单位而言,“项目办”配备的规格很高: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主任,两名分管相关业务的副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工作人员也几乎清一色是各相关单位抽调的科局级干部;而且项目办直接对县委、县政府负责。

  按照原惯有做法,项目工作应由县发改局牵头抓总,各业主单位负责实施。而县项目办成立后,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职责,芦山县发改局某种程度上说被“削了权”。

  然而正是被“削了权”的县发改局局长,对项目办的成立是举双手赞成——同为科局级单位,仅让县发改局统筹那么多项目、协调那么多科局级业主单位,谈何容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扯皮。一有问题,就得三天两头找县领导汇报,工作效率势必受到影响。而现在成立了项目办,避免了这些矛盾,项目工作推进起来也就更为高效。

  项目

  启动推进不断加速

  “其实,我们的项目办,相当于一个大协调办、大督查办。我们不仅追求项目实施的进度,更追求项目实施的质量。”王华介绍,项目办下设综合安排、项目推进、资金管理、稽查检查、后勤保障5个组,不仅对项目进行综合安排协调,还行使资金统筹使用职责,对项目实施进度督查,对施工质量随时巡查。

  在芦山,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资金来了,并不直接划到业主单位,而是进入项目办灾后重建资金专户上。如此一来,财政监管起来更有效,资金安全也更有保障。目前,该专户资金已近2亿元。省审计组和省纪检组近日到芦山检查后,对芦山县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资金要安全,更要发挥其最大效益——记者了解到,通过项目办统筹协调,单个项目资金也往往能起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王华表示,“即使已经进入国家盘子,每个项目的资金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分期分批来的。在一个时间段,我们会按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统筹安排使用。”

  “现阶段看来,芦山县灾后重建启动项目量并不大,但我们前期项目工作开展得很扎实,进度会很快体现出来。我们有信心,通过项目办综合统筹协调,将每个项目做得更扎实,一旦开工,将会规范运作,不仅不会搞成半拉子工程,还要力争创精品工程!”王华表示,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办稽查检查的提前介入、督导,也能防微杜渐,避免修一批工程倒一批干部。

  事实上,按照项目资金到位、轻重缓急和项目业主单位工作进展等情况,项目办已对该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已开工的基础上,梳理出近期拟开工项目66个,并对项目开工时间进行倒排,确定业主单位工作责任。

  抢先挂档搞重建,率先提速谋发展。芦山县灾后重建工作方法创新机制,贯彻科学发展理念,灾后重建项目进度,在这里不断提速!

  记者周锦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