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有特色 新房修建“节节高”——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新村聚居点建设见闻
白伙组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
青龙场村白伙组位于芦山强烈地震震中龙门乡。地震中,该村的160户有124户的房屋成为危房,30户需要加固维修。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白伙组,看见新村聚居点内的房屋建设热火朝天。
木工打磨着木料,砖工砌着墙体,吆喝声不断……作为芦山县唯一一个砖木结构的新村聚居点,白伙组新村共吸纳了76户村民。目前,已有20多户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尊重民意 建房发展两不误
身在震中,亲历地震的破坏性,新房该怎么建,不仅白伙组的村民在思考,负责新村建设的各级干部也在思考。
建房之初,白伙组组织了“新村建设参观行活动”,前往芦山县其他在建的新村聚居点“取经”。参观之后,业主一致同意建设砖木结构的新房。
“砖木结构的房屋造价成本更低。”白伙组新村建设负责人王宗元说,选择砖木结构的房屋,是为将10%的村民建得起房变成90%的村民能够建新房。
确定了建什么新房,接下来就该思考怎么建了。新村聚居点位于龙门溶洞旅游环线内,也是芦山油菜花节的主会场。怎样建设才能让新房的风格与景区风光相得益彰,怎样建设才能使新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独特美景?商定之后,白伙组新村聚居点决定打造统一的风貌房屋,做到“四个统一”,统一地基水平线、统一房型、统一层高、统一水势及层面。
“虽说是统一规划,但新房建设充分尊重了我们老百姓的意见。”正在聚居点内建房的董云祥说,从选房型到样板房的建设和外装,都是根据老百姓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设计的。
木工协助 新房建设抢进度
“吴师傅,董家的房屋建好后,什么时候来我家修呢?”同在聚居点的村民老王说,他的地基已经修好几个月了,由于木工师傅紧缺,一直耽误着。
“可能还要一个多月,还有两户人家在你家之前。”木工师傅吴从德说,聚居点正月初六动工以来,他们一直活跃在建设现场,这家建好那家建,手头的工作没有停过。
吴从德是土生土长的龙门人,自去年10月开始从事建房工作以来,一直都在芦山县境内工作。虽然自家的房屋也要加固维修,但他还是先帮助别人修好新房,“也算为家乡的重建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在吴从德的团队中,有一位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铄的木工师傅。他叫袁叔虎,家住龙门场镇,1980年后他就放弃木工手艺,在龙门场镇做生意。
地震后,他再次重操旧业出来赚钱。
袁叔虎家在地震中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但他说,他的根在龙门,他的情在龙门,看着乡亲住在过渡安置房中,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技艺生疏,多操作就熟悉了。”袁叔虎丢下家里的生意,投入到重建工作之中。
实习记者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