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打工6年攒钱所盖20万元楼房地震后成危房

来源:
2013-04-22 09:58
浏览:
收藏 打印

  路断桥塌,交通受阻。晨报特派雅安的两位记者岳亦雷、王颖一路租摩托、搭便车,赶到受灾最严重的芦山县龙门乡,发回了他们在震区的所见所闻。抢险战士“未经老乡同意,不能私自拿他们的砖”的自觉、自律让我们感动;免费载客、细心提醒记者“抓紧点”的“摩托的哥”让我们感动;花20多万元盖好的新房变成“危房”,一家人除了坚强自救,还志愿捡拾路边滚落碎石,在救援物资分发点主动帮忙维持秩序,也让我们感动……有他们,或许,希望就不会太遥远吧。

  亲历讲述

  打工6年盖新家 一夜变成“危房”

  昨天上午10点,在芦山县通往龙门乡的必经之路旁,宋正琼默默站在路边,看着一辆辆呼啸而过的车辆,眼里满是泪。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相比,宋正琼所在的王家村灾情并不是最严重的,至少,地震发生时,王家村没有人员死亡,只有一些受伤者。但他们同样“有家不能回”。

  新房变“危房”

  龙门乡王家村距离乡政府驻地十几公里。以前,宋正琼一家4口、妯娌一家3口,再加上公公、婆婆,9口人挤在一栋老屋中。

  后来,宋正琼和丈夫张晓华去江苏昆山一家塑胶厂打工,6年的积蓄加上借的钱,从去年初忙到今年1月份,花20多万元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砖瓦房、玻璃窗,厨房盖在小院里,别人都“羡慕得很”。不过,这栋外表挺拔的小楼,没能抵挡得住地震的肆虐。

  “你别看外表还挺好的,可里面全都裂开了,顶部的通风管道大块脱落,几乎成了危房,谁还敢住啊。”宋正琼说,前不久她精心挑选了厨具和灶台,打算6月份就搬进新家,没想到,一天还没住的新房竟然成了“危房”,宋正琼看着房子,哭成了泪人。

  没被地震打倒

  但宋正琼并没有被地震打倒。婆婆、儿子、女儿都平安,打工在外的丈夫也连夜返回,让她感到一丝欣慰,并开始考虑一家人晚上怎么住。

  宋正琼壮着胆子去老房中找东西。进去之前,她抱着9岁的女儿嘱咐,“我进去后要是房子塌了,你千万别进去救妈妈啊,我怕把你也砸进去。”说得女儿也跟着一起哭。

  最终,宋正琼抢出了一个床垫和两床毯子,在老屋废墟前搭了个棚子,一家4口连同婆婆、妯娌一家和邻居两口都住了进来。“啥都没有了,就剩这些命了”。好在,邻居家有的锅还完好,熬了些粥,让一家人暂时填了一下肚子。

  或许是被宋正琼的坚强所感染,18岁的儿子张忠强自发和同村年轻人跑到通往龙门乡的大路上,边走边捡拾路边滚落的碎石,“早一点打通道路,救援车辆就能早日抵达重灾区。”张忠强说。患有腿病的丈夫张晓华也没闲着,跑到村头救援物资分发点,主动承担起维持秩序的职责。

  一个普通的家庭,在灾难面前,各自尽着一份力。有他们,或许,希望就不会太遥远吧。

  人物特写

  “摩托的哥”免费载客

  “你们辛苦来报道,我们已经很感激了,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42岁的芦山汉子苟得兵这样说。从昨天早上6点到下午4点半,苟得兵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免费搭载了10位媒体记者和救援人员进出灾区,而他自己家里也受了灾,老房子张开两厘米的裂缝成了危房。

  昨天,本报记者耗时三个小时赶赴地震中心芦山县龙门乡,但因震区尚未恢复通信,采访完毕后,记者不得不返回芦山县发稿。

  因为上午从雅安去龙门乡时被“摩托的哥”要了300元,下午返回时,记者已经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当苟得兵说出“不要钱”时,记者吃了一惊。“你为啥不要钱?”记者有些怀疑。苟得兵看了看记者的背包,淡淡说道:“你是记者吧。”“你们能大老远过来报道,我们已经很感激了,哪里还能要你们的钱?再说这是我自己的摩托车,上来吧。”

  芦山县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而相距22公里之外的龙门乡正是震源所在,也是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昨天一大早,大批救援人员进入后,因道路资源有限,开始实施管控。记者起初所开的小轿车被禁行,换成摩托车后可以放行。天上直升机飞,地上摩托车跑,也成了昨天龙门乡大救援的一景。

  虽然只有短短22公里,但蜿蜒且并不宽敞的山路,再加上运送救援物资的大型车辆来回穿梭,摩托每前进一点都非常惊心。“抓紧点。”苟师傅小声说。

  半小时后,苟师傅终于将记者送到芦山县城。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小区,他说自己就住那里。

  原来,苟师傅家里也受灾了,房子在地震中开裂,口子足有两厘米宽。苟得兵告诉记者,从早上6点出门,他先是来回两趟雅安,之后来回三次在芦山和龙门之间搭载乘客,记者是其第10位乘客,“大家都在抗震救灾,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回到芦山县,记者从一些同行口中得知,像苟得兵这样的免费“的哥”不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