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爬坡跨越发展笑拥新一轮发展机遇——《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
2008-02-21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根据“三步走”的新目标(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按照党的十七 大精神,对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分2010年、2015年、2020年“三步走”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接近或达到当年全 国平均水平。——编者注)要求,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坚持解放思想,不断转变观念,重视生态建设,立足资源转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重点 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雅安建设。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降低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略低于上年实际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5‰以内。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07好开局之十大成效
  一、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6.75亿元,增长14.3%,增速列全省第13位,是建市以来的最高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3%,提高1个百分点。地 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5亿元,增长36.2%。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规上工业企业达307户,实现增加值51.4亿元,增长29.9%,增速排全省第10位。工业税收、利润分别增长44.5%、50.5%;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市 工业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工业销售收入和实现税收均实现两倍以上增长。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48.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天然气开采取得突破。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新建、整治渠道27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耕地面积26万亩。新增耕地6600亩。粮食总产量57.3万吨,增长2.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6.97%。新增 12个省级以上绿色食品认证。培训农民工7.6万人次,转移输出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雅安农业生物技术产 业基地被列为全省八大高新技术重点园区之一。
  四、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碧峰峡、蒙顶山4A级旅游景区通过复检,红珠宾馆、楠水阁宾馆创4星成功挂牌,名山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功举办首届“熊猫电影周”。全年接待 游客65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4.86亿元,分别增长36.8%、34.4%。新建452家农家店。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5.39亿元,比年初增长 18.8%;贷款余额132.76亿元,增长10.2%。
  五、移民工作平稳推进
  圆满完成瀑电库区及市内其他大中型水电站4488户、10411人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库区移民内安试点有序推进。完成汉源新县城首期场平工程20万平方米、主次干道 及支路26.33公里建设任务。10个集镇和淹没企业迁建进展顺利。“三路两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3亿元,占总投资的50%。永定桥水利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 移民后期融入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扶持政策全部兑现。
  六、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石雅崇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草坝、安顺、切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及以下电网进一步完善。新增水电装机87万千瓦,累计建成水电装机 307万千瓦。交通建设投资22.74亿元,完成了国道108线雅安-汉源段改造,瀑电库区公路复建进度加快,雅西、名邛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268公里、农 村客运站17个。改造了市区果园路、伏龙巷等14条背街小巷。市行政中心、苍坪山隧道、市博物馆工程正抓紧施工,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新区医院和市体育馆工程启动。
  七、改革开放成绩明显
  引进近20亿元电网建设资金。对雅安制浆造纸厂依法实施破产,引进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技术含量的金光纸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亿元,其中省外资金39亿元,加工 制造业26亿元,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外贸出口1103万美元,增长90.2%;实际利用外资2623万美元,增长19.5倍。
  八、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实施49项国家、省、市重点科技项目,申请专利75件,省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新建专家大院两个,国家级生物农业园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农村中小学 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启动“振兴基础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新农合覆盖105万人,改建乡镇卫生院152个。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验收,全市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 准。完成“村村通”广电工程,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试点工作。7个项目列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雅安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破两项纪录。
  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投入资金10.7亿元,十大惠民行动目标全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638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835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80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3635元。投入146万元对城市低保户进行临时生活补贴、398万元发展生猪和蔬菜生产、827万元落实能繁母猪补贴。6万余名城乡贫困群众得到医疗救助。 全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740人,新(改)建敬老院11所,集中供养率达到21%。首批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竣工,廉租住房制度全面启动,解决了660户农村特困无房 户的住房困难。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6.5%,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2%。
  十、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制定《雅安市建设法治、服务、责任、效能型政府工作方案》,向社会公布《雅安市人民政府行政职权汇编》。市、县(区)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26件。市信访接待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挂牌运行,全年受理群众信访41646件。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86件、政协委员提 案157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加强了政府公信力建设,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推进政务公开。 2008新跨越之环境机遇
  一、国内环境:国家宏观调控加强,“两个防止”的力度加大;国内发达地区经济运行中普遍受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紧张的影响,发展空间受限,“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趋 势日益明显。
  二、省内环境:四川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主体功能区和五大经济区的划分,将进一步统筹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正在兴起。
  三、雅安条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加快,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成功落户,资源优势正在转 化,跨越发展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积极因素较多。 2008大发展之十新目标
  NO.1 工业经济新跨越
  围绕“做大总量、调优结构、提高效益”目标,大力推进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确保销售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技改投入分别增长 25%。
  重点打造市工业园区和草坝、万里、竹马等工业集中区,提升园区集聚效应。着力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50家。力争实现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零的突破。落实2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
  NO.2 三农迈出新步伐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新发展竹林、巨桉12万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力争新建沼气池1.2万口。培训农村劳动力3.34万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150元以 上。
  NO.3 三产得到新发展
  完善旅游工作考核办法,使过夜游客、入境游客数量比例较上年有一定增加,力争接待游客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放宽行业准入,调整完善收费政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一、二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新、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300家;规范发展中介 服务。
  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在雅各商业银行健康发展;支持保险企业面向“三农”等领域开发适宜的保险产品。
  NO.4 发展取得新成效
  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158亿元,增长40%;抓好98个市级重点项目,确保25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建设30个项目,开工建设30个项目,做好13个项目的前期 工作。
  突出资源优势,提升产业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和品牌产品。继续加强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推进路网、电网和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市、县 (区)两级重大项目储备库。建立和完善项目配套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和投资补助激励机制。
  NO.5 开放达到新水平
  突出招商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实效,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招商重点向加工制造业项目倾斜。
  引进具有较强产业聚集能力的工业项目落户,重点抓好新材料上下游产业、天然气开发利用等项目的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力争达到75亿元,其中加工制造业30亿元。 实现外贸出口1200万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
  NO.6 县域经济新台阶
  扩大县(区)发展自主权,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完善扶持政策,支持帮助县(区)加快交通、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实施一般预算总 收入占GDP比例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
  大力实施T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类指导,引导县(区)形成各具特色、渐成规模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帮助县(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和配 套产业。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异地建设激励机制。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左右。
  NO.7 移民工作新进展
  加大内安工作力度,加快迁复建工程进度。抓好集镇迁建、新县城房建和迁复建工程,推进永定桥水库开工建设。结合企业迁建工作,打造万里、竹马工业集中区和甘溪坝食品加 工园。
  加大后扶工作力度。以发展生产为重点,促进移民尽快融入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后扶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确保库区社会稳定。
  NO.8 基础设施新提升
  完成中心城区详细规划,各县(区)控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着手规划通县输气管线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全力推进雅西、名邛高速公路建设,创造条件推进雅乐高速公路开工。做好雅康高速公路、成雅城际铁路、川藏铁路雅安段的前期工作。建成农村公路620公里、农村客运站 8个。
  稳步推进与省电力公司的合作,加快雅安境内50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建成220千伏草坝、安顺、切山和新棉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名山、万里、竹马、宝兴 等220千伏变电站,形成较为完整的输变电网络。加快瀑布沟、大岗山、龙头石等电站的建设进度。
  NO.9 社会事业新进步
  安排3000万元化解“普九”债务,筹资1000万元推进“振兴基础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新建20所寄宿制学校,改造8所薄弱初中,完成42所中、小学装备达标。建立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引进、留住优秀教师,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
  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5项,抓好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包村制度。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
  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发展大文化事业。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示范站(点)6个、农村书社(书屋)12个,建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754个点,组建雅安人民广播 电台并实现开播。举办市首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完成《雅安市志》的资料征集、整理。
  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在有条件的县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市新区医院,改造建设23所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全员培训。
  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力争雅安籍运动员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
  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争取汉源、宝兴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政策。
  NO.10 改善民生新成效
  继续实施惠民行动,努力办好群众急、难、盼的事情。
  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实施就业再就业培训2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65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城镇、农 村低保全覆盖。解决1800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1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启动市救助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程,市福利院投入使用,新建农村敬老院4所。建好老干部活动中心。
  开工建设800套廉租房、2.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尽力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加大土地投放量,增加房地产市场供应,市区商品房当年开工、竣工面积分别达到 30万、20万平方米以上。
  确保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致力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强社区工作,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加强“生态雅安”、“平安雅 安”建设。
  记者周锦香/综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