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5287的“突围路”:粒粒良种重千钧

来源:
2025-10-28 09:27
浏览:
收藏 打印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张婧 李丽 徐珑源

九月上旬,部分种业公司、科研机构代表在黄富(右二)和李德强(左二)带领下,来雅考察节水抗旱稻

10月27日,即将奔赴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的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育种专家,正忙着启程前的准备——整理归纳用于南繁的水稻新材料。

每年冬春,他们如候鸟般南迁,继续在万千株系中筛选良种,为大国粮仓筑牢根基。编号5287系列节水抗旱稻正是在这年复一年的南来北往中,被精心选育而成。

自2016年起,随着“雅旱5287”“雅香9A”“雨晶A”等优良抗旱亲本的成功选育,四川节水抗旱稻实现从“0”到“1”的突破,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系配套”。

如今,实验室选育的一批节水抗旱稻新品种,正在多地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区域试验,在抗旱性、抗病性、品质、产量等方面表现亮眼,赢得广泛认可,天府稻香飘向了更广阔的土地。

从长江上游到中下游:

一粒种子的千里之行

“你朋友圈里和柑橘长在一起的稻子,有点安逸。”10月13日,石棉县“雅旱优5287”节水抗旱稻测产验收刚结束,实验室特聘副教授李德强,在匆匆返回雨城区的途中,接到一通来自内江市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内江市东兴区副区长李华雄。他正为当地种植大户物色新的良种。内江季节性干旱频率高达55%,这让他对节水抗旱稻格外关注。当看到李德强朋友圈里与果树共生且由四川本土选育的稻子时,他立刻心动了。

李德强简要介绍了选育情况,当即允诺,明年春耕时,将带着5287系列节水抗旱稻,走进内江的田间地头。

一口稻香,牵系“国之大者”。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水稻高产优质背后是对水资源的重度依赖。在粮食安全与资源约束的双重挑战下,破解“水粮矛盾”成为一道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

良种一粒,重若千钧。节水抗旱稻之所以能“圈粉”,靠的是算清了“三笔账”。

第一笔是“经济账”。它省了育秧、插秧的环节,唤醒了“望天田”与边际土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拓展了新路径。

第二笔是“生态账”。传统水稻亩均耗水约785立方米,节水抗旱稻可省水50%以上。旱管模式还提升了病虫害防控与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肥随水走”的浪费,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实现资源节约。

第三笔是“环保账”。传统水稻淹水种植,会释放大量甲烷,而采用直播旱管模式的节水抗旱稻,能将甲烷排放降低90%以上,相当于每公顷减少200至40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未来若推广节水抗旱稻的碳普惠交易,农田减碳也可“变现”。

石棉县安顺场镇共和村5组组长唐贵龙,对此感触很深。今年首次试种“雅旱优5287”,稻田基本未加管护,仅施药两次、未浇一次水,稻穗依然颗粒饱满。经他“代言”,不少村民表示明年也要跟种。

以四川为起点,5287系列节水抗旱稻走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安徽、湖南、江西等省份,它们凭借节水能力强、耐旱特性突出、管理轻简化等优势,赢得种植户、种业公司及政府部门的信任。

9月中旬,李德强赴长江中下游多地考察,发现“雅旱优5287”“全泰优87”等品种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与抗逆性。更令人振奋的是,团队培育的“雅旱5287”恢复系和“雅香9A”不育系,与当地优势水稻亲本“联姻”,育成“贡两优5287”“同两优5287”“雅香6优5239”等多个新组合,陆续迎来丰收。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种管理部经理刘松表示,公司利用“雅旱5287”恢复系,初步配组出10余个新组合,目的就是选育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

“明年将在湖北、河南、河北等地扩大试种面积,进一步测试这些组合在中稻主产区的表现。”刘松说。

从求高产到重优质:

一粒米饭的美味密码

10月26日,成都市第十二届“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中,李德强带着“雅旱5287”“全泰A”等亲本材料,向参会者展示团队的最新育种成果。

就在这次亮相的11天前,两个亲本材料的后代——“全泰优87”,接受了行业专家的“舌尖检验”。

当天,在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数十个四川自主选育的优质稻米品种一字排开,同台竞技。

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稻米食味感官评价方法》操作,洗米、浸泡,使用统一品牌规格电饭锅蒸煮。满室米香中,专家们观色察形、轻嗅细嚼,为新品稻米逐一打分。最终,“全泰优87”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这一结果,并未出乎四川金色绿丹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岳元文的意料。早在亲本选育阶段,他就看好“雅旱5287”的潜力。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饮食观念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雅旱5287”在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等关键指标上,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评定为“一等”,以它为父本的“后代”,无论是外形还是口感,品质自然不差。

国投丰乐(成都)种业有限公司品管部主任郭荣华,对此颇有发言权,他早已尝过5287系列节水抗旱稻生米的滋味。

9月上旬,他与省内部分种业公司、科研机构代表,前往雨城区碧峰峡镇四川农业大学新品种示范基地,实地察看5287系列节水抗旱稻的长势与抗病表现。

“颗粒饱满,结穗率高。”郭荣华掐下几粒稻米,搓去外壳,将生米送入口中细嚼:“米质香醇,上市后定会受市场欢迎。如今的消费者更看重口感。”

市场新需求,也是节水抗旱稻选育的新方向。李德强表示,当前育种专家们已不仅限于追求高产,更瞄准稻米的“功能定制”,从酿酒、煮煲仔饭、制米粉的专用品种,到适合糖尿病人、肾脏病人的低蛋白品种,正陆续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这些新需求,也为团队打开了全新的育种赛道。

带着这样的视野,此次南繁之行,李德强团队将带上千份水稻新材料,其中节水抗旱稻材料就有200余份。

“我们将加大配组力度,让更多优势不育系与‘雅旱5287’杂交,优化节水抗旱稻的农艺性状,筛选出更优秀的新品种。”望着眼前的新材料,李德强若有所思。

属于5287的突围路,还远未结束。他期待,未来的5287家族再添新成员,除了要高产、口感好,也要覆盖早熟、中熟、迟熟各类型,不断擦亮川种金字招牌;更期待它们能像中国其他优秀品种一样,跨越山海、走出国门,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