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雅安孟获城
石棉孟获城遗址
从雅安市区出发,沿着108国道线一直往南,沿着当年的古道,追寻诸葛亮与孟获的足迹,感受古韵三国文化。
石棉:
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
12月22日,雅安之南,拖乌山被积雪覆盖。
拖乌山位于我市石棉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之间,以山顶为界,连接两县的是108国道线和正在修建的雅西高速公路。半山腰上,孟获村居住着120户村民。
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的清晨,拖乌山山腰某民居内,孟获村1组村民孙孟建走出家门,他家屋顶上满是积雪,远处的群山银装素裹。
对面十公里外的山下,正是孙孟建和其他村民们在2006年前居住的地方——孟获城。
冬日的孟获城宁静柔美,村民们关牲口的篱笆小房“披金挂银”,牛羊在雪地里散步……
这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这里是一块宝藏。
孟获城里有关于诸葛亮和孟获的传说。
“打开孟获城,世上无穷人。”村民们都听过孟获城城垣下埋着无尽宝藏的传说。
如今,这里的彝族同胞仍尊孟获为祖,当地流传着孟获发明彝族服饰,发明农耕,发明乐器,发明契约等传说。
孟获村世代居住着彝族同胞,他们与冕宁县源远流长。据《石棉县志》记载,孟获城一直是通往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从元代到清代,孟获城都归当地土司管辖,清代时,孟获城一带属松林地土司属地。
1952年11月,冕宁县菩萨岗以北至孟获城归入石棉县,从此,孟获城开始了作为雅安“南大门”的发展之旅。
如今,孟获村正在打造孟获古城,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相信不久,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孟获城又将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
汉源:
清溪古城外的孟获城
12月23日,大相岭之南的村庄笼罩在薄雾中,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汉源县清溪古城的大地上。
这座建于隋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的清溪古城,隐藏着一个名为“孟获城”的古城。
对清溪古城文化历史深有研究的清溪镇退休干部任沛雄,讲述了这段历史。
清朝嘉庆4年(公元1799年)出版的《清溪县志》上,一幅“清溪地形图”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上面清楚地标明孟获城的位置,它就在如今清溪文庙后山一块开阔的台地内。
台地背靠大相岭山脉,两边是深深的沟壑,地形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在这块台地上,至今还能清楚见到古城墙遗址。古城墙上书“孟获城”三字,遗址轮廓分明,呈正方形,面积约一平方华里。在古城的正中央,还有一边长10余米、深数米,也呈正方形的大坑。
任沛雄分析,这大坑可能是当年的地下粮库或地下兵器库。
这里的地貌、遗痕、实物、传说,特别是城廓遗址等给人无尽想象空间,或许众说纷纭的孟获古城就在这里。这神奇的古城遗址下面定然埋藏着令人惊叹的千古之谜。
如今,清溪古城从千年走来,走向兴盛。
荥经:
龙苍沟内有孟获城
在荥经,也流传着关于孟获城的传说,但荥经孟获城的确切位置暂时没有定论,从荥经“七纵渡”、“孟获桥”等地名可以找到端倪。
《雅州府志》载:“孟渡,在县东二十里。前临大江。曰七纵渡。武侯初擒孟获之处。”“诸葛武侯讨西南诸夷,七擒孟获,驻节荥经。” “七纵桥,治东二十里,孟渡侧,武侯征孟获于此。明状元杨慎过此,更名七纵,有诗碑在大庙前。” “ 七纵渡,县东十五里孟山下,一名孟渡。”
1985年版《荥经县志》载:“七纵渡,庙岗岩渡,沿袭至今。”最高级别的,就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所载:“‘孟山’在四川荥经县东十里……前临大江,曰七纵渡,即孔明擒孟获之地。”
如今,荥经县相关部门称,孟获城在龙苍沟内,而龙苍沟正是近年来荥经的旅游圣地。
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