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在四川省茶叶研究所所长王云、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陈昌辉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雅安跃华黄茶研究所研制出一款新的蒙顶山茶产品,名为“红鼎茶”。这是雅安跃华黄茶研究所推出的蒙顶山茶红茶系列科研成果,使历来以绿茶为主的蒙顶山茶产品品种更为丰富。 此次雅安跃华黄茶研究所研制的“红鼎茶”以蒙顶山茶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新型发酵技术相结合,严格选料,精工制作而成。其形似甘露,色泽红润,金毫显露,汤色棕红清透,滋味鲜醇酣厚,花果香味浓郁。 据悉,红茶具有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等特征,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但我市一直以生产绿茶、黑茶为主,很少有茶企业生产红茶。近年来,随着国内茶叶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一股“红茶热”悄然兴起,特别是在年轻一族、城市白领中。面对这种情况,雅安跃华黄茶研究所经过数月研制,终于成功开发出蒙顶山茶红茶新品“红鼎茶”。记者夏平容
截至3月20日,全县名优茶产量99.8万公斤,产值199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增加30.9万公斤,产值增加6180万元,增长44.8%。据中峰、双河两鲜叶市场统计,中峰日交易量达1.6万公斤,单价50元/公斤;双河日交易量达5万公斤,单价9—29元/公斤。
云雾仙茶、竹海渔乡
一、项目名称:荥经县年产6000吨边茶加工项目 二、项目概况:项目依托荥经及周边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边茶悠久的生产历史,建成年产6000吨低氟边茶。 三、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包括土地征用、厂房建设、生产设备、辅助性生产工程、服务性工程等。 四、建设条件:1.气候条件。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群山环抱,山势陡峻,境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条件良好,年均气温15.3℃,年均日照日照935.3小时,年均降雨量1255.8毫米,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2.原料保障。目前民建彝族乡有茶园近5000亩,全县茶园面积达4.2万亩,周边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整个雅安茶叶的年产量3万余吨,原料市场处于供大于求,许多茶叶原料被遗弃,有的干脆就不采摘。另一方面,茶叶是可再生资源,如果有需求,其种植发展速度非常迅猛,边茶加工原料具备充足保障。3.品牌优势。荥经是传统南路边茶的生产基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清朝乾隆时期开始,荥经所产的边茶专销西藏、四川甘孜、阿坝、凉山木里和青海省玉树等部分地区,受的藏族同胞青睐,成为连接藏汉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现有著名品牌荥经民族团结牌康砖、金尖曾多次获省、国家级奖项,在藏区颇具盛名。 五、要素保障:1.场址条件。项目选址在荥...
按照省、市、区出台的秸秆禁烧政策,我区以“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污一条河”为总体目标,在各乡镇加大宣传与巡查暗访力度,严防严控秸秆焚烧行为。 目前正值三秋时节,据统计每亩投产茶园全部改种可直接产生5吨茶树枝梗。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遏制秸秆焚烧,发展绿色农业。我区黑竹镇政府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并引进专业秸秆粉碎机,对当地改种改植后废弃的茶树枝梗进行一一粉碎,其粉碎的茶树枝梗直接用于覆盖还田,此举不仅减少田间杂草生长,水分散失,保水保肥,还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耕地质量。另外,黑竹镇政府考虑到全镇茶园种植面积大,每年改种改植面积多,粉碎的茶杆太多,直接覆盖腐熟还田速度太慢。因此,积极探索与本镇大型养殖场——时昌养鸡合作社共同合作,将茶树秸秆和鸡禽粪便堆沤腐熟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为茶树枝梗寻找新的出路,变“废为宝”。
6月10日,第四届“蒙顶山杯”斗茶大赛在名山县吴理真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我市五县一区和成都、浦江、洪雅、都江堰、筠连县等主要茶区的42家企业、12个乡镇和学校代表队,以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专家、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学员和各界爱茶人士1000余人参加了比赛、评审和观摩交流活动。本次大赛分为评茶、制茶、茶艺三项赛事,由省市科研单位、高校和部门的27位专家评委和16位企业评委分别对60多个茶样、26位制茶工、39位茶艺人员的18个竞赛项目进行了评比和颁奖。评茶比赛评出金奖10个、银奖26个、铜奖15个、创新奖4个;制茶比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茶艺师比赛中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我市“蒙顶山茶”获得84个总奖项中的73个奖项。(市供销社)
雅安市名山区是四川省布局的30个茶叶重点县之一,紧紧围绕“以茶为本、文化为魂、茶旅融合、生态康养、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做强优势产业筑牢根基。2022年底,名山区茶园面积39.2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万亩),农民人均茶园面积2.1亩,居全国第一。90%以上农户种茶,75%的人口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入选“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构建“1+1+N”茶叶流通销售体系,建成全国唯一的茶叶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蒙顶山世界茶都干茶交易市场和线上线下若干销售平台,茶业发展综合实力强劲,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 二是传承五茶文化焕发活力。实施茶文化遗产“理论+实体”双保护,精心打造一台茶文化精品节目,出版一套蒙顶山茶文化丛书,培育一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构建以“五茶文化”为内核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投资10亿余元,完成全国唯一遗存的“茶马互市”官衙茶马司遗址提升打造,建成全国第一个茶史博物馆——蒙顶山茶史博物馆,恢复提升千年茶马古道,让千年文脉再放异彩。抢抓...
7月24日上午,副省长李云泽带队调研国家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雅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邹瑾,副市长孙久国,市市场监管局局长任永强陪同调研。在查看国家茶检中心检测实验室、茶文化展示厅并听取雅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机构改革和机构建设以及抽检专项任务开展情况的汇报之后,李云泽指出,质检中心作为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要根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他强调,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服务领域,为推动雅安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应有的贡献。(信息员:毛彦龙 审签领导:廖强)
纵观历史,名山因茶闻名。蒙顶山茶自唐朝入贡,历史悠久,延绵五朝。自宋代开始以茶易马让蒙顶山茶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名山因此成为了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并由此开辟了一条通往世界的经贸交流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目前,名山拥有茶园面积33.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人均茶园面积1.38亩,位居全国第一;全区75%以上的农村人口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发展。2015年3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茶都”殊荣。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护航基层经济发展,2月17日,雨城区司法局联合四川正量律师事务所在草坝镇塘坝村乡村振兴学校开展法治大讲堂暨茶企法律服务。 此次法治讲堂主讲人为四川正量律师事务所主任景玲,草坝镇茶叶协会会长、副会长及五十多家草坝镇茶企代表参加活动。现场,景律师以民法典和劳动法为切入点,以点概面,深入浅出的向茶企代表讲解了经营过程中用工、质量管控及销售等方面涉及的法律问题,丰富了企业代表的法律知识,增强了茶企依法经营的意识。 此次活动根据茶企实际需求和经营特点,因地制宜地从法律专业角度为茶企的依法治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提供法律服务,有利于调动茶企优化管理、开拓业务的积极性,提升了法治为民效能,助力草坝镇乡村振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