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3)日上午,由雅安市委、市政府、省“一会一节”组委会主办的成都万人品蒙顶春茶迎“一会一节”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武侯祠、百花潭公园举行。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郭永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魏宏,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德玉,副省长陈文光,省委老领导谢世杰,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曾省权,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成都市委副书记刘佩智,成都市政府副市长何华章等四川省、成都市领导和雅安市领导侯雄飞、傅志康、杨水源、李清源等,省级机关单位负责人,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参加了盛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市委书记侯雄飞在新闻发布会上致词。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傅志康主持。副市长孙前介绍了“一会一节”的筹备情况。省政府副省长、“一会一节”组委会主任陈文光在会上讲话。他说,作为“一会一节”的主办城市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一会一节”的召开,不仅为弘扬雅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打响蒙顶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为川茶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他要求,把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富余劳动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国际茶文化盛会在雅安召开之际,促进雅安乃至四川的茶文化、茶旅游和茶产业的发展。成都市政府副市长何华章代表...
4月30日,本报刊登《融资难茶企遭遇成长的烦恼》一文,引起社会多方关注。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行长陈福明冷静指出,全市80%以上的茶企属于中小型企业,行业“低、小、散”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体建设水平低、档次不高,质量不过关、价格不一的混乱局面显著。 “制止无序竞争,做强茶叶品牌,发展龙头企业是当务之急。如果金融机构不讲条件地对茶企业‘有求必应’,只会加剧市场的无序竞争!”陈福明表示。 茶业小企业“傍名牌” 成为原料供应商 5月4日,陈福明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很多茶商希望在一轮热潮中拔头筹、占先机,于是出现了“傍名牌”的现象,利益面前大量“家庭作坊式”企业暗潮涌动。 “一些小企业连基本的财务报表都没有,他们也会找到银行要求贷款,我们需要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进行重新审视。”陈福明说,这样做不是自揭“家丑”,而是对整个茶叶市场必要的理性分析。茶叶在雅安具有资源优势,但因为大量茶企未过准入门槛,即未通过QS认证,企业设备落后、技术不足,形不成自己的大品牌,变成了外地大茶厂的原料供应商,任由人家“刀板”上“割肉”。 如此,外地企业对雅安茶叶垂涎三尺,雅安的茶叶成了众多企业想要分食的蛋糕,也就不足为怪。 在对市场焦急企盼的同时,部分茶企或经营者想向银行“借力”,却出现信用观念严重缺失,有的企业随意挪用信贷资金,长期拖欠贷款本息。有的企业借改制、转让、破产或资产重组之名,变相...
新型装饰材料闪亮文博会12个省、市、自治区,上百个展馆,文博会上“魅力雅安”展馆何以鹤立鸡群?“因为我们的展馆是用神秘的藏茶砖搭建的!”29日,文博会一开幕,雅安别具特色的藏茶砖墙就吸引了客商和市民的眼球,“你们雅安硬是厉害!茶是喝的,而你们想得太绝了,居然让藏茶以艺术墙的形式展现!”雅安人响亮地说:“这是一场茶的颠覆性革命,我们改变了茶的用途!”如果说,文博会上客商看到的仅仅是藏茶艺术墙的话,那么在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和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雅安,除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外,还有一座令人叫绝的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一个以藏茶旅游品为主的茶马古道旅游接待中心……走进雅安,人们这才发现,以“康砖”、“金尖”为代表的中国藏茶已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以“茶砖”——一种新型的装饰材料进入酒店、茶楼、家庭,带给人们的是绿色、健康、生态、和谐。茶文化主题进入酒店为迎接“一会一节”,从一个内部招待所发展起来的西康大酒店出语惊人:“我们要打造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100多幅玻璃画构建的“西康茶语廊”,讲述着中国及雅安茶文化的历史,让人流连忘返;接待大厅的“茶之道”浮雕,再现西汉以来茶马盛市情景,茶马古道之艰辛,传承着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神韵;酒店购物中心的“西康茶语屋”展示了雅安的名优特色,彰显了藏茶产品的婀娜多姿;世界上首间用藏茶砖建成的“西康茶语屋”更是芳香四溢,堪称一绝……2004年9月,第八...
5月17日,世界茶联合会、香港茶道协会执行主席叶荣枝,副主席倪闻等茶文化专家一行来雅到蒙顶山考察茶文化。市社科联和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有关负责人陪同考察,双方就促进蒙顶山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蒙顶山茶进一步走向世界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达成了共识。
我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上月起正式实施,在出口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检验、监测、产品召回等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虽然茶产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但一直以来,还没有茶企业实现自营出口,《规范》的出台,对我市茶产业来说是喜是忧? 茶企: 一直在努力 早在2001年起,我市就陆续有一些茶企业到市商务局提交自营进出口申请,期望早日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让雅安茶走向国际市场。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发展过程,我市茶企业迟迟没有实现自营出口,雅安茶只能通过转口贸易零星进入国际市场。 名山县一绿茶企业老总介绍说,即使企业拿到自营进出口权,也并不意味就可以出口茶叶,还需要通过基地备案、食品安全注册等等环节。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实现自营出口,企业一直在努力。眼下,该企业正在准备基地备案材料,同时仔细研究新出台的《规范》。 与该绿茶企业不同的是,我市雨城区一家藏茶兼绿茶生产企业早已经具备了自营出口条件,自营出口权有了,基地也备案了,食品安全注册了,连国际上通用的食品安全卫生HACCP认证也拿到了,但是仍然没有搞出口。为什么呢?该企业相关负责人有些无奈地说,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企业自身的出口量太小,每年通过转口贸易出口细茶,产值大概只有两万美元左右;二是没有自营出口经验,还需要“多琢磨”。不过,“让雅安茶走向国际市场始终是...
3月8日,蒙顶山智矩寺内,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蒙顶山春茗联谊会在这里举行。皇茶采制活动是此次春茗联谊会的主要内容之一,近二十名僧人现场为游客、嘉宾们表演古时的皇茶制作工序。 蒙顶山茶从唐时起,便成为皇帝专用的贡茶。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每年清明前夕,名山县令都会选择黄道吉日,沐浴顶礼膜拜,身穿朝服,率众官吏到上清峰请主持焚香拜采茶叶。僧人们在沐手熏香后,入皇茶园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嫩尖片360片,然后送入专做皇茶的智炬寺,经焙炒、揉搓成形、摊凉、微火慢焙等多道工序后,皇茶入银瓶、装箱盖印,最后交付送茶使者快马送入京城。贡茶一到,皇帝派专人净身焚香去扬子江取水,所谓“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江水烧好泡茶,先祭拜皇室列祖列宗,然后赐予文武百官。 由此,蒙顶山茶打上了“贡茶”的印记,备受追捧。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蒙顶山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其茶叶品质也得到了茶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但也许是因为昔日的皇茶太过“尊贵”,所以迟迟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消费者认知度不高。 为了让昔日皇茶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市茶业界做了大量工作。春茶采摘时节,邀请各文化名流前来蒙顶山品春茶、话春茶就是其中之一。而举办的皇茶采制活动则是仿造古时贡茶制作的模式。细雨中,僧人从山上茶园内采摘了优质饱满的芽头,在千佛寺念佛诵经之后,而后送入智矩寺制作。在许多游人的关注下,僧人们先诵经,然后再进入制作间,在制茶锅内反复焙炒鲜...
茶企为春茶生产做准备立春之后,万物复苏。对于广大茶商、茶友来说,最翘首以盼的就是今年即将上市的蒙顶山春茶。2月15日,距离立春已经快半个月时间了,茶园里茶树在春风吹拂下舒展身姿,开始冒出嫩绿、饱满的茶芽。“今年入春以来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波动在3-11℃之间,但最适宜茶树萌芽的温度需要稳定在10℃以上,且持续保持3至5天。”雅安本地茶叶专家李国林判断说,预计在本月底,今年蒙顶山春茶才可能大规模上市。但就是为了春茶这一口鲜爽,茶农、茶企、茶叶交易市场,以及茶商等早已开始了春茶采摘、交易、生产、销售等相关准备工作。除草施肥 为春茶蓄积养料 “人工除草虽然耗费时间,但却是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方法之一,同时,通过浅耕除草,还能起到松土的作用。”在名山区双河乡骑龙场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中,双河乡延源村四组村民詹卫娟和妹妹正在自家茶园中除草。手中锄头挥动,长着杂草的泥土被翻起。杂草是茶叶生长的大敌,在茶树行间,特别是在茶树根基附近生长的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轻则影响茶树生长,重则造成树势衰败,产量下降。詹卫娟说,趁着妹妹在家有帮手,她要赶在气温回升前对茶园进行春茶开采前的最后一次除草和施肥,确保整个春茶开采期间,茶树所需的生长养分。在骑龙场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中,部分早熟品种已经开始萌芽,但整体发芽率还较低。所以和詹卫娟一样进行管理的,还有很多茶农。双河乡骑龙村一组吴佐琴也是其中之一。“这两天天晴,气...
今年3 月,女子采茶能手大赛在蒙顶山茶业生产基地举行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蒙顶山茶业位于中峰乡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内的生产基地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中峰乡牛碾坪茶旅综合体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 5 月5 日—6 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在雅召开。与会人员走进位于名山区中峰乡的牛碾坪茶旅综合体,走进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顶山茶业)基地,对景美如画的生产基地,高科技的茶叶生产线,以及创新的营销模式给予一致好评。 “公司将通过走茶旅融合之路,助推蒙顶山茶产业发展。”蒙顶山茶业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市茶产业国有龙头企业,公司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传承蒙顶山茶文化、发挥蒙顶山茶品质优势,改良蒙顶山茶生产工艺,优化蒙顶山茶产品体系;通过拓展营销中心、搭建电商平台,扩大蒙顶山茶的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带动蒙顶山茶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茶叶基地美如画与会人员留恋忘返 “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了,茶叶科研基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程新元在牛碾坪茶旅综合体参观时感叹道。不仅是程新元,半天的行程中与会人员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拍照,还一边赞叹。 嘉宾赞叹的背后,有着蒙顶山茶业在茶旅融合发展中孜孜不倦的努力。 蒙顶山茶业生产基地位于牛碾坪茶旅综合体范围内,是1987 年全国建立的四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之一,是西...
迎着暖暖的春日阳光,到蒙顶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来,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冲着蒙顶山沿途的家庭式制茶小作坊去的。 有名气 蒙顶山手工茶不愁销 13日这天,天气晴朗,到蒙顶山踏青春游的人络绎不绝。而他们大多都抱着同一个目的而来:到沿途的制茶小作坊订购今年的新茶。“每年春茶上市前,我都要从蒙顶山沿途的小作坊订购手工茶。”刚刚从蒙顶山一制茶小作坊走出来的市民刘先生说,十多年来,他喝的茶一直都是从蒙顶山沿途的制茶小作坊订购的。有时候是打电话订购,有时候会借着春游踏青的机会,亲自到老板家里订购。“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跟老板都混熟了,我相信老朋友做茶的技术。” 随意走进一家制茶小作坊,老板黄学云正在和他的老客户通电话。“没问题,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保证你来的时候有你要的蒙顶山茶。”原来,和黄学云通电话的是一名成都的老顾客,过段时间准备到雅安来玩,顺便从黄学云这里购买今年新上市的蒙顶山茶。 黄学云介绍说,20年来,他家一直都从事小规模生产,制茶的工艺也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在他这里买茶的都是老顾客,偶尔也有老顾客介绍来的新朋友,现在差不多有接近20个固定的顾客。“顾客太多了也照应不过来。而且手工制茶,产量太高就不能保证品质。”黄学云解释,每年自己做的茶最多只有150公斤左右,是典型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 正在交谈间,黄学云的电话又响了。这次,是福建的一名老顾客打来的电话,说要在...
□ 何文 闻钊强从成都经雅安不到三个小时车程便抵达天全,处于318国道线的天全历来是川藏线的咽喉要道。天全古称天漏,湿润多雨,是传说中女娲补天之处,正如同行的周闻道先生所说,天全是一个成全天性的地方。茶马古道在天全县境内全长约108公里,作为当年茶叶进藏的重要路线,过去,这条古道上共有客店130多家,至今仍存的唐代甘溪坡茶马古道驿站遗址就是当年背夫背茶进藏的必经之路;始阳镇的清代“边茶仓库”遗址是雅安现存唯一保护完好的徽派建筑;天全县城边的唐代禁门关关隘遗址,更是天全茶马互市的历史见证。现在,这些古道遗址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旅游资源。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驿站和集散地,以及作为非遗的南路边茶传统技艺(2008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发源地,天全的家禽烹制技艺(桥头堡凉拌鸡)、天全牛儿灯、天全山歌等众多省级市级非遗文化,琳琅满目,其在历史上的传承发展从几十年到几百年,有的甚至可追溯到千年以上,足以说明天全传统文化根基的深厚。尤其今天的天全乌茶在继承了南路传统边茶技艺的基础上,正蓄势待发,开始把握新的历史机遇重铸辉煌。桥头堡餐馆 (轩视界 周乐天)桥头堡凉拌鸡传统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徐维映(左)正在传授技艺 (周兵 摄)凉拌鸡肉分麻辣、白味两种 (周兵 摄)天全春茶采摘季 (高月春 摄)发源:南路边茶重镇7月26日上午从成都出发,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