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名山区人社局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社工作职能,坚持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较好成效。一、立足民生,促进就业创业一是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大众创业。成功引导22家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入驻区“双创中心”,召开创业明星报告会3场,深入乡镇举办创业培训20多期,培训800多人,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0万元。二是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劳动力转移。去年以来,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7次,组织各类企业2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000多人次。三是针对重点人群,强化技能培训。通过“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为3321名城乡劳动者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二、全力以赴,做好人才支撑一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扩大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质量,每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00人以上。二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优秀技能人才激励计划,每年为城乡劳动者提供电工、焊工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近500人次。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加强引智平台和渠道建设,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去年以来,通过专家下基层举办专...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际,1月16日上午市知识产权局及市科技馆科技工作人员,前往名山区解放乡参加了雅安市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亚指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促进‘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活动期间,通过发放科技知识宣传手册、科学实验表演、急救知识展示和机器人表演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使群众更加了解科学才是第一生产力。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见行见效,荥经县审计局不断深化运用“四下基层”,用实际行动将民生实事“十百千”工程落地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一)积极调整帮联对象。将农村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新农人、脱贫户等有威望、有影响力、有发展需求、有困难的群体调整纳入帮联对象,有效实现“需要帮”和“我能帮”的精准匹配,局科级领导干部带领年轻后备干部和其他干部采取“一对一”形式进行帮联,与他们拉家常、话冷暖、交心声、诉真情,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收支、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询问关爱对象的困难、需求和意见建议。(二)摸排“亮化工程”点位。对石龙村茶马老街所需路灯点位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经过摸排,预计在石龙村3、4、5组路段安装照明路灯10盏,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切实保障该区域约23户、60余名村民出行安全,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三)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石龙村与村“两委”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进行座谈交流,一是通过出谋划策,助推石龙村特色农副产品,积极拓展思路,做足销路文章,宣传推介特色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解决产销难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整合互联网平台、直播、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三是帮助转发抖音账号“菜门”,宣传拍摄相关作品,着力复刻民间川菜体系、挖掘乡...
11月28日上午,区审计局机关党支部在职党员赴四川省卫农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增强科技意识、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卫农公司副总经理刘世忠热情带领大家参观卫农天敌科技馆,并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服务领域,普及了病虫害生物防治原则、农作物常见害虫、以及卫农天敌产品等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最后,刘总与全体党员干部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现代农业发展、天敌昆虫、食品安全、三农发展等方面内容。局党组书记、局长岑绍溶高度评价了卫农公司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名山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学习借鉴的重要意义。
日前 ,记者从市扶贫开发局获悉,为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与脱贫攻坚更好融合,石棉县正围绕“家”字做文章,引导农户将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用于发展庭院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特色“小庭院”经济,并已在探索新型山区立体式复合产业发展模式中,取得阶段性成效。 汇聚“政府+党支部+农户”力量,通过政府引导强动力、党建引领增信心、群众参与添活力,有力促进庭院经济整体发展。以政府引导为例,先后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助推脱贫奔康的实施意见》《2018年扶持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庭院经济发展纳入“三农”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切实将庭院经济发展责任落实到乡镇、部门。同时,出台免费提供种苗、示范建设补贴等优惠政策,通过政府引导,摸索出以“盆景种植+微型园林+庭院加工+庭院休闲+田园观光”为主的五种特色庭院经济模式。 突显“成片规划+立体发展+农旅融合”特色,通过成片规划上规模、立体发展强产业、农旅融合促发展,持续促进庭院经济提档升级。以成片规划上规模为例,充分利用校县、院所合作,聘请、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6个共16人,派驻26个贫困村驻村农技员45人,深入贫困村、脱贫村开展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同时,根据各户庭院情况,合理设置养殖区,采取“统建、统管、分户经营”模式开展规模化养殖,先后为贫困户提供蜂桶1987只,建立蜜蜂养殖廊园10个,实现产值200万元。截至目...
□ 欣华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今后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从国家层面谋划数字乡村的发展蓝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智慧动力”。 提升网络设施水平,筑牢数字乡村之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更好地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应继续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农村落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智慧农业等创造发展平台。 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年增长率为6.2%。农业农村被视为数字经济下一片“蓝海”。要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更多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深化信息惠民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当下,互联网的进村入山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了便利,...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1月19日,寒冬巧遇暖阳,阳光温润,满山翠绿。雨城区孔坪乡柏香村人声鼎沸,该村举办民间祭典传统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助推乡村振兴。自2016年12月实现“村摘帽”以来,柏香村一直在思考如何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挖掘柏香村的历史文化,把文化和生态资源转化成全村致富资本,充分挖掘柏香村的发展潜力。”柏香村第一书记魏华刚介绍,柏香村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故事有14个,民间祭典活动便是柏香村集中讲故事的载体,全村计划以文化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本次祭典活动由该村村民自行组织策划排演。在村民看来,柏香村正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游客量不断增加。通过开展类似的民间文化活动,有利于聚集人气,宣传推介,让“诗意柏香”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记者 杨瑞
市人大代表王强就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关于加大红军百丈关战役胡大林战场遗址保护开发力度的建议》。 现状: 名山区黑竹镇鹤林村胡大林(小地名)是1935年红军百丈关战役主战场之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背景。近年来,名山区党委政府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并对当地遗留的弹坑、战壕及碉楼、古院落等进行了保护。 建议: 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可以发挥黑竹是雅安东大门优势,借力东进融入,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走廊,推动商业贸易与乡村旅游,努力把黑竹镇建成文化繁荣、商贸茶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 相关部门要加强胡大林红色文化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依托胡大林遗址,开展相关活动,综合利用当地古院落等,打造当地文化旅游名片。要以“传承红色基因,孕育产业发展”为思路,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茶旅融合发展的有效补充,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当好示范,弘扬红军文化,探索“茶+文化”“茶+民宿”“茶+旅游”“茶+服务”等特色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增收,推动“五美乡村”建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整理
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推进感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感恩意识,加强群众感恩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为深入推进“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2022年11月3日,荥经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杰带头到联系帮扶村安靖乡大通桥村开展“1帮1”工作。怀着对帮扶群众的殷切牵挂和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深切关注,任杰带领局班子走进结对帮扶的脱贫户家中,仔细询问近期身体健康状况、帮扶计划落实等情况,同时用拉家常的方式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当前还有哪些具体困难需要解决,并认真做好记录。叮嘱帮扶群众入冬在即,要做好日常的防寒保暖,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帮扶干部们每到一户,都与群众拉家长、聊变化,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期巩固脱贫成果相关政策,勉励他们不忘党恩,持续增收致富。通过此次工作,进一步加深了脱贫户对扶贫政策和脱贫成果的认可,营造了“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浓厚氛围,提升了扶贫政策知晓率,提高群众对荥经县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真正做到扶贫扶智扶志,为后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