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打包刚收获的蔬菜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今年,石棉县擦罗乡海洋村(纯彝族贫困村),在驻村农技员的带领下,按照选好能人、选好产业、搭好平台、带富群众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科学运作管理模式,分三季在核桃、大樱桃林下套种60早白菜、寒将军莲花白、辣椒等面积共200余亩,涉及农户100户(其中贫困户22户),目前,第一季60亩大白菜、莲花白已全部销售完毕,第二季60亩大白菜、辣椒、茄子正大批量采...
走进冬日里的雨城区,处处生机盎然。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雨城区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民生工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深化改革等方方面面都获得可喜的成绩。上里卫生院雅安市田家炳中学雅鱼村回首2017创造新业绩2017年伊始,在前进的号声中,雨城区春潮涌动。随着改革发展的步伐,“开放拓展共赢新空间”、“绿色绘就融合新图景”、“协调开创统筹新格局”、“创新培植竞争新动能”、“共享增进群众新福祉”、“严实引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在雅安,桂花也深受市民喜爱。10日,市区少年宫路,两旁的桂花竞相绽放,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配上湛蓝的天空和悠闲的白云,桂花为雅安市民的生活增添了诗意。图为市区街道上桂花绽放。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云端上的猕猴桃园 柯尊军 摄 灾后重建以来,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立的“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总体思路,在打重建“硬仗”中补发展“欠账”,坚定不移走后发追赶之路,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顺利推进,产业重建加快推进,一批新的增长点加快...
大仁烟村村民王显芬拍摄的作品:《表演前的梳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供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市政府遗产办大力支持的“乡村之眼——雅安大熊猫遗产地影像纪录行动”项目,在我市实施已7个月。目前,总部设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下称“山水”)的成都工作人员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在即,他们正收集更多的内容制作成展板,计划于春天在成都、北京展出纪录雅安的影像 【新闻...
一是加强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栽培技术,积极协助引进的茶叶公司做好有机茶原料基地的管理指导新基地的申报认证工作,完成了新基地的土质、灌溉水、大气等环境因子的采样送检工作。二是规范排污企业管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对全县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共出动检查、监察人员130人次,车辆40台次,媒体曝光3次,下发限期治理通知168份,查处违法案件6件,对行动迟缓的51家企业要求写出限期治理承诺,对...
雅安日报讯 为全力推进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近日,名山区双河乡组织乡村组干部100余人召开建设工作会。 双河乡作为名山区茶叶产业大乡之一,现有茶叶19556亩,无论是土壤、水和空气都达到发展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建设标准。该乡骑龙村以高品质茶叶种植为传统主导产业,村域范围茶园面积达到15100余亩,具有种植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生态、经济效益好,开采时间早,茶叶品质高的特点,其中天车坡茶山曾获原...
北纬网-雅安日报讯精美的封面,极具震憾的图片,流畅的文字……6月20日,由雅安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生态雅安》杂志,在震后2个月后出版特刊——《“4·20”芦山强烈地震特辑》。 从地震发生到抢险救援,从过渡安置到规划恢复重建,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与关心……10万余字,800余张照片,250余页,《“4·20”芦山强烈地震特辑》,以最大的容量,将那些震憾的场面和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一一呈现。 杂...
今年4月,雅安市成为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是全省唯一全市全域纳入试点的市州;全面启动实施天保二期工程,1500万亩森林资源实现常年管护,积极实施野保工程,野生动植物和4821.96平方公里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巩固。上半年,预计万元GDP综合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8%左右,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为全省三级预警地区,预计上半年全市用电量33.12亿千瓦时,其中大宗工业用电量25...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优质茶叶、中药材、蜂蜜以及生态猪、牛等优势品种,建设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大力培育和扶持海鑫茶叶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产品精深加工。二是做大做强水电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宝兴河梯级水电开发力度,力争使全县水电总装机超过100万KW,使水电产业真正成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