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日报讯 为引导茶叶企业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提高“蒙顶山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搞活流通,引导生产,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的要求,名山区茶领办、工商局、茶业协会积极组织“蒙顶山茶”企业参加2014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展“川货全国行·广州站”活动。 据了解,“川货全国行”活动是2014年省政府部署的三大市场拓展活动之一,组团参加2014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是其中一站。组织开展好“川货全国行·广州站”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蒙顶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蒙顶山茶”的销售渠道,提高“蒙顶山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名山区茶领办、工商局、茶业协会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着力推荐 “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雅安市知名商标”茶叶品牌企业参展。“蒙顶山茶”商标授权许可企业有跃华集团、大富集团、皇茗园集团、金龙集团和蒙顶皇茶、山雅茶叶公司六家企业,另外有朗赛和义兴两家藏茶企业一起抱团参展。展会期间,还举办了“川货全国行广州站——川茶专场推介会”,“四川名优茶叶推介会暨川粤茶企对接会”等大型活动。8家企业共计签订茶叶联营、合作及销售意向性合同28份,签约金额1392万元。 名山工商 记者 高丽
本报讯近日,“石棉老鹰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石棉县已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地理标志具有鲜明地理特色、人文特色、质量特色。石棉老鹰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造就了石棉老鹰茶独特的品质,作为石棉县特色产业之一,石棉老鹰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石棉县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修订地方标准,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方式,不断提升和规范产业发展标准化水平,更加凸显了石棉老鹰茶产业价值。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将进一步提升石棉县特色产业知名度和附加值,对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区域公共品牌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张莹洁本报记者石雨川
本报讯2月27日,2023年蒙顶山茶区第一背篓茶在世界茶都交易市场鸣锣上市。活动现场,春茶上市巡游、春茶制作体验、茶商茶企交流互动、茶叶交易现场观摩体验品鉴等活动分别开展,现场人气十足。在春茶拍卖环节,蒙顶山茶代表茶品理真蒙顶山甘露和理真蒙顶山黄芽分别以7.2万元/公斤和6.4万元/公斤的价格成交。名山区茶业协会秘书长钟国林介绍,近年来,名山在品牌培育上做文章,蒙顶甘露逐年打开市场,成为目前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品类之一。2023年蒙顶山茶区第一背篓茶上市活动举行随着第一背篓茶正式上市,世界茶都交易市场的茶叶交易也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河南等地的茶商参加,市场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当日干茶交易约2万公斤。“今年茶叶价格不错,今天的销售情况也挺好。”名山区茅河镇的张洁是第一次到世界茶都卖茶,收获了“开门红”。据介绍,今年鲜叶价格同比上涨约20%,每公斤售价在220元至300元之间。去年,名山区干茶产量5.98万吨,鲜叶产值25.36亿元,茶叶加工产值突破4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80亿元。2022年“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43.99亿元,连续6年入围全国十强,居四川第一。目前,名山区正立足加快打造“蒙顶山茶”百亿产业,紧扣茶产业短板瓶颈大力实施龙头培育、市场拓展、品牌提升、基地提质、茶旅融合五大行动。据悉,活动还将于今日在重庆开展,推介蒙顶山茶文化、茶产业...
6月17日,在具有茶文化元素并充满艺术气息的长巷——茶马古城特色街区,路边的马匹和背夫把茶马古道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市民游客面前。据了解,近年来,名山区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特色街区,推动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目前,茶马古城吃、住、行、娱、购、游齐全,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2万平方米美食街、2万平方米茶文化体验中心、2万平方米金丝楠木艺术中心、31家风情客栈、风情酒吧街及文化体验馆。建成了“龙行十八式”“茶之路”等各种茶主题文化景观,为千年茶都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戴富丽
雅安日报讯 20日,雅安市茶文化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谊茶叶公司)召开,20余家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为了承办好这次会议,友谊茶叶公司做了精心准备,展现出公司员工高效率的工作水平。 在友谊茶叶公司二楼,原本会议室内只有数十张桌椅,仅够公司管理人员开会使用。接到会议通知后,友谊茶叶公司们的员工们立即行动起来,将原本只能容纳十余人开会的会议室布置为能容纳四五十人同时开会的场所。为了让与会者更加深刻地感受藏茶的韵味,友谊茶叶公司特别精选了几十套盖碗,用盖碗盛藏茶,别致而精心。 从准备会场到迎接参会人员入场,友谊茶叶公司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动作迅速。 这样的高效率更体现在茶业工作中,今年2月5日,友谊茶叶公司负责人、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甘玉祥带着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走进北京,参加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承办的2012年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接到参展通知后,友谊茶叶公司迅速着手准备,将一套制茶设备,包括压缩包、发酵桶、蒸茶器等近10种手工工具运到北京。同时赴京参展的还有公司3名技术人员,他们在展场用这套设备为观众展示南路边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赞美。 在此之前,在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友谊茶叶有限公司申报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寻 找寻之路一波三折 据知情者回忆,1958年初,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李井泉的办公室人员给名山县委书记姚清打来电话:“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领导要尝尝蒙山茶,请帮买一点,送到会务上来。” 姚清接到指示,立即派人到蒙顶山找茶。大家一致认为,找一位政治合格的人来帮忙寻找更合适。所以,一位家住蒙顶山的女劳模就进入了县领导的视野。 这位女劳模是谁? 自几年前蒙顶山茶人杨天炯所著的《蒙山茶事通览》开始搜集材料时,这个问题就开始萦绕在蒙顶山茶人春江先生的脑海里。 这位女劳模还在世吗? 几年来,春江先生寻访过有可能知道当时情景的人,大家都表示,没有见过这个女劳模,而且时隔久远,估计她也已经过世。 可是,春江先生还是没有放弃寻找的希望。他说,就算已经过世,那也要把她的后人找到。 事情总是在迷雾重重的时候出现转机。2011年1月某日,春江先生上蒙顶山和一位老友洽谈手工茶定制事宜,途中遇到老友的丈人夏大哥。夏大哥是个老蒙顶山人。春江先生和他是多年老友,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向他打听女劳模的事。 “你们这儿有一位上世纪50年代的女劳模吗?” “有呀,金花村有个叫徐淑珍的。”夏大哥爽快地答道。 春江先生顿时喜出望外:“会不会就是我寻找了这么久的那个人?” 不久,他赶到夏大哥说的地方,看到一个瘦瘦的老太正端着碗在屋檐下吃饭。“请问你们这儿是不是有个叫徐淑珍的?”春江先生立马上前询问。 ...
日前,本报刊登的《解码石棉老鹰茶》一文,引起了广大读者对老鹰茶的关注。那么老鹰茶在我市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针对一些读者关心的话题,记者采访了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李贤伟教授。 我市基本实现老鹰茶苗木繁育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李贤伟教授回忆,老鹰茶的推广是在退耕还林政策实行初期,为寻找一种生态经济型的推进模式而推出的一种举措。当时,我市率先在天全县进行老鹰茶苗木繁育。经过专家的不断试验和选育,截至目前,老鹰茶在雨城区、名山县、芦山县、天全县的苗木生根率,已经达到规模化栽种的标准,并且已经开始栽种。 但在石棉县,老鹰茶树仍然以野生为主。李贤伟认为,石棉老鹰茶树暂未实现苗木扦插,可能与海拔、气温、地理环境和管理方面有关。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范川在2008年之前,在石棉县做过老鹰茶树的扦插实验,实验两次后,苗木生根率最高达到60%,最低至12%,没有达到规模化推广80%生根率的标准。后因为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这类扦插实验没有继续,所以,目前,石棉老鹰茶树仍以野生为主。 不少石棉老鹰茶的商家表示,老鹰茶树以野生为主的状况,决定了石棉老鹰茶将更适合走高端精品的路线。但是,从市场规律来讲,规模化栽种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范川说,是否要进行苗木选育,与当地的定位有关系。如果,精选芽头作为高端产品,其余产品则规模化发展,以适合广大的消费者,这也是一种选择。 不同海拔的老鹰茶有...
西欧帅哥与茶乡雅女在婚礼上 2月23日,是新年正月初十,全国各族人民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中,我市蒙顶山麓某宾馆内,高朋满座,一派喜庆!一位来自比利时的英俊帅哥,来到闻名世界的仙茶故里蒙顶山脚下,迎娶一位美丽的茶乡雅女为妻。 敬上一杯家乡新茶 感恩父母养育之情 新郎BrechtDemeulemeester,中文名甲子,是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系硕士,目前从事电视节目翻译工作。新娘何晓梅则出生在仙茶故里蒙顶山之麓,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在是某外贸公司欧洲销售经理。 婚礼除了按中国普通的婚俗举行了仪式,一对新人还特别向双方的父母、老人三鞠躬后敬奉上一杯蒙顶山茶,并感谢双方的长辈把自己的子女许配给对方,誓言今后更加相亲相爱,相互尊重对方的长辈。据知情人透露,这杯茶还是今年新春新采、新制、新沏的新年第一杯香茗。 由于新娘何晓梅出生于茶乡,新郎甲子对家乡的茶叶也非常热爱,因此在婚礼中加入了向父母敬茶这一传统习俗。同时,婚礼现场还展示了舞狮等民间艺术。 爱上中国文化 爱上家乡茶叶 婚礼第二天,新娘何晓梅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她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念大学时与新郎甲子认识的。3年前快毕业时,两人再次在一次聚会上重逢,“再见钟情”,而后相知相爱……直到今天走进婚姻的殿堂。 作为茶乡雅女,丈夫不仅为自己漂亮的肤色打动,还为自己在比利时期间为人大方、善良,孝敬公婆...
本报讯黄金周期间,名山县25辆新型、环保桑塔纳出租车正式“上岗”,原25辆老旧夏利车“下岗”报废。作为仙茶故乡的名山县,旅游业不断发展,5年前购买的夏利出租车,经过风风雨雨后变得破旧,市民要求更换新车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次购买的新车全部为1.8排量桑塔纳,比起夏利更加安全舒适。本报通讯员何静记者彭加权
晴了,茶农忙碌起来。2月初,我市春茶开始采摘,今年茶叶价格一路攀升,摸着鼓起来的腰包,茶农笑逐颜开,采茶工成为茶农家的座上客,非常抢手。 开采不到1个月 收入近两万元 “昨天单芽价格最高的每公斤达到了96元,一芽一叶也卖到每公斤64元,价格非常好。”昨(11)日,名山县红星镇上马村3组村民张伟欣喜地说,“今年茶叶价格高,我们茶农的收入当然很不错。” 张伟栽种了7亩茶,正月初七,他请了4名采茶工。3月10日,张伟和采茶工采摘了30多斤单茶,卖了1000余元。细数今年春茶采摘以来的收入,已有1.7万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1倍。 张伟难抑心中的喜悦:“今年茶价好,一直都在涨。”除了价格成为增收的主要因素,加强茶园管理也给张伟带来了不错的效益。他说:“今年茶价高,产量也不错,我家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左右。” 去年七八月份,张伟对7亩茶园进行了一次低改,冬管时上了一道复合肥,腊月又上了一道农家肥。今年开春,茶叶长势非常好,加上张伟家的茶园处在平坝区,未受到前期霜冻的影响,产量比去年高。 张伟估计,今年的茶叶收入比去年至少多1万元。和张伟一样,不少茶农在加强茶园冬管的基础上,迎来了今年的好价格,钱袋子不断鼓起来。 价格攀新高 鲜叶交易火 据了解,今年春茶开采早,开园价格高,价格持续稳定一路攀高。有的地方,单芽价格每公斤达到90元以上,普遍超过了80元。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