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雅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乡村振兴局多措并举,推进相关工作往纵深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工作。多次通过干部职工大会等方式向全局干部职工传达创城相关精神和要求,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务必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创城工作,争当“运动员”。二是积极支持“联包帮”社区创城工作。主动与社区对接工作,了解社区创城工作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协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志愿者每周定期赴“联包帮”大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垃圾,清除牛皮癣,清理杂物杂草,协助大院居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覆盖开展入户走访,积极向大院居民宣传雅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意义和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市民文明公约等,提升大院居民的参与率、满意率与支持率。三是牵头做好乡村环境提升工作。出台《雅安市创建文明城市乡村环境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相关部门具体责任、方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确保完成《雅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分工》中与乡村环境提升工作相关的指标任务。
4月2日,荥经县召开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培训会,26个部门经办人员及12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经办人员参会。会上,讲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制度等内容,培训了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平台操作、指标解释、填报要求等业务,并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要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严把数据质量,坚决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确保统计监测数据全面、有效、真实、准确。
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响应志愿服务号召。3月10日,荥经县农业农村局干部职工一行到联系乡镇青龙镇凤凰村积极参与“传承雷锋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义务植树活动。 此次植树活动,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志愿服务意识,更体现了大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干部职工们正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的志愿服务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万年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目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致力于打造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在推进固本增收,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回引等工程,让能人贤士和高端人才能够回乡施展才能,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打好“两张牌”,破解农村引才难题。 万年村坚持“筑巢引凤”、“引凤还巢”的理念,多维度展开破解引才难题,聚焦优秀人才“落叶归根”“造福桑梓”的情怀。一是打好“乡情感召牌”。以“乡愁”情愫为纽带,搭好“情”字平台,做足“情”字文章,打活乡情牌、亲情牌、友情牌、真情牌。搭建宣传平台,采用网红人物背二哥为家乡代言的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和项目推介,吸引优秀人才反哺家乡建设。实施万年人“回龙”计划,聚焦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农产业创业青年,确定一批后备力量,发展一批党员。联合发展村“熊猫帮帮团”共享人才库,利用好高学历层次、强实用技术、新经营理念的优势人才。二是打好“真情服务牌”。依托万年村现有的4万亩林竹资源,用好乡村振兴资金270万,推进万年村休闲、观光方竹产业基地建设。成立万年村方竹产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好方竹产业基地及万年村竹笋加工厂,吸纳村民就业,拓展方竹业态,开发万年村自己的方竹特色产品。同时吸纳培养一批懂竹、爱竹的竹产业人,提供...
2022年3月份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和领导下,农业银行系统与乡村振兴部门互派干部任职交流,打通了银政携手最后一米,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力量。 5月12日,中国农业银行荥经支行与县乡村振兴局干部,前往牛背山镇新建村(重点帮扶村)黄金茶产业园区督查乡村振兴项目过程中,了解到黄金茶产业目前发展上的一些困难。 农业银行系统交流干部就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方面相关政策与园区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力争通过银政携手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添镇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激发群众致富动力的同时,以美术为介,结合新添镇乡村整体规划、建筑特征,因地制宜采用墙绘方式装点,将“美丽乡村、农耕文化”等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墙壁上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使原本“冷冰冰”的墙面瞬间灵动起来,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将美丽乡村融入墙绘艺术,简单到创意的华丽蝶变,谱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墙绘既能改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又能打通乡村人民群众欣赏高质量展览的“最后一公里”,耳濡目染地引导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增强文化自信,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国家政策、又在审美享受中进行自我消化。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推进我县农村黑水、灰水治理工作。 5月24日,雅安市荥经生态环境局与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到泗坪乡断机村开展“厕污共治”现场调研并就抓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高标准推进共治工作,将“厕污共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工作来抓;二是因地制宜,不搞建设方案“一刀切”,以“共治”最终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倒推建设方案,做到方案经济、可行、高效;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
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返贫底线,近日,泗坪乡积极探索基层网格治理新模式,不断强化网格员的责任,利用网格化管理服务在全乡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干部们走进帮扶及网格对象家中,聊家常、谈政策,细致了解帮扶户家庭基本情况,对他们的住房和饮水安全、教育和医疗保障、家庭收入等情况,认真记录帮扶及网格对象目前面临的困难及生产生活的计划、需求,因户因人施策,提出合理建议并给予有益帮助。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见行见效,荥经县审计局不断深化运用“四下基层”,用实际行动将民生实事“十百千”工程落地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一)积极调整帮联对象。将农村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新农人、脱贫户等有威望、有影响力、有发展需求、有困难的群体调整纳入帮联对象,有效实现“需要帮”和“我能帮”的精准匹配,局科级领导干部带领年轻后备干部和其他干部采取“一对一”形式进行帮联,与他们拉家常、话冷暖、交心声、诉真情,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收支、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询问关爱对象的困难、需求和意见建议。 (二)摸排“亮化工程”点位。对石龙村茶马老街所需路灯点位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经过摸排,预计在石龙村3、4、5组路段安装照明路灯10盏,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切实保障该区域约23户、60余名村民出行安全,全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三)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石龙村与村“两委”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进行座谈交流,一是通过出谋划策,助推石龙村特色农副产品,积极拓展思路,做足销路文章,宣传推介特色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解决产销难题,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整合互联网平台、直播、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三是帮助转发抖音账号“菜门”,宣传拍摄相关作品,着力复刻民间川...
近年来,龙苍沟镇坚持“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以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一、做好绿水青山文章,提升农旅融合带动力 一是探索“生态+方竹+农旅”模式,聚焦农耕体验、田园乐趣、创意竹园,加快推进貊貊溪渔鱼竹产业园、森林竹笋(筲箕湾)复合园区“森林四库”建设,高标准开展方竹抚育和方竹苗栽种,拓展以研学旅行、营地教育为主的消费场景运营,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讲解带动“周末游”“节庆游”“采摘游”,目前已同探途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研发课程课件100余个,组建20余人的专业导师团队和50余人的自然教育志愿者团队,2023年共举办自然教育相关营会、活动300次以上,参与学生30000人次以上;二是以森林秘境为特色,以川西特色民俗为卖点,在大石坝和周坪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首个“双宝”主题(大熊猫、珙桐)露营体验项目,全面呈现森林露营业态,营地建成后预计整个龙苍沟可同时接待露营客600余人、帐篷150顶、房车100辆;三是依托丰沛的冷水流资源,紧扣文旅农旅融合,以水墨花溪赏鱼、识鱼、吃鱼为主线,加快“共建鱼池”“花园式养殖渔园”项目建设,推动特色民宿+生态美食”提质增效,全力打造白井沟美食寻味线,实现“渔区”变“景区”;四是利用优质地表水,高质量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展示美丽河湖成效,利用优质地下水,科学谋划水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