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开拓劳务市场,加强城乡劳动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四川省就业远程见工系统积极与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联系和沟通,提高农民工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并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力争转移和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8800人以上,劳务和务工收入增加850万元。二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存在“民工荒”和中高级技术工短缺的现状,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建立师资力量雄厚、培训项目针对性强的县级培训机构,加大对全县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培训,推行定单培训、定性培训、定向输出,完成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初级以上等级证书并有序输出农民工1000人以上。三是认真贯彻有关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落实好保护农民工利益的各项政策,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必要条件和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加快农民工的维权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和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监督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小集镇经济,以运输和餐饮服务业为重点,实现运输业增加纯收入380万元,餐饮服务业增加纯收入170万元。
8月12日,石棉县召开县人才工作联席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县第二批“双争双创”验收情况;就新修订的学历晋升奖励,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等制度进行探讨交流并初步审定了“省第六届杰出创新人才奖”建议人选。会议强调,各成员单位必须立足于石棉县是“山区县、民族县、革命老区县”的实际,要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大力在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上下功夫,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创新各项有利于发挥人才潜力的机制制度,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石棉县“一极三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审签领导:叶建兵)
近日,石棉县开通气象局官方网站(http://218.6.135.242)。网站设置气象新闻、政策法规、卫星云图、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8个版块,主要提供24小时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天气预测、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气象服务等信息。网站的开通使用,将进一步提高该县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审签领导:彭丰)
截止6月23日,全县共建成2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500套,另有106套2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在建。作为高考考室的19套52平方米的活动板房的主体搭建已完成,正在进行照明设施安装,完成后即可投入使用。(审签领导:王琳)
近日,石棉县启动广元堡园区建设。该工程投资57万元,主要实施园区绿化、围墙、门卫值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成区基础设施水平。下一步,石棉县还将实施川心店等园区建设。(审签领导:叶建兵)
雅安日报讯日前,石棉县邀请省林业厅森林旅游中心相关专家,就该县生态旅游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专题讲座。来自该县相关部门和乡镇的负责人,星级酒店、农家乐以及部分企业、社团组织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了讲座。这是今年以来,石棉讲坛首次邀请市外专家进行专题演讲。 在对石棉县田湾河、孟获城、公益海、安顺场和蟹螺乡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后,受邀专家从四川省旅游产业现状、发展旅游面临的机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并就生态旅游发展理念、景点规划、资源开发、宣传造势、旅游服务、旅游商品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据悉,石棉县旅游资源丰富,是四川省规划的红色旅游、攀西阳光旅游和环贡嘎山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如今,雅西高速公路即将贯通,石棉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旅游发展机遇。目前,石棉县正强力推进孟获城、安顺场景区开发打造。 特约记者周万龙记者刘世杰
近日,石棉县召开2015年度防汛防灾工作会,安排部署2015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度汛工作。 会议要求:一是要通过认识县域地质特殊性、近年灾情、今年国省内灾害形势,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思想认识;二是要通过细化隐患排查除险,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加快推进工程治理,做好应急保障,实现汛期人员零伤亡目标;三是要通过落实好防汛防灾责任,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严肃值班带班工作纪律,做好组织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委副书记、县长石章健,县委副书记周万平,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胡济均,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莉,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王万彬出席会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级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共120余人参加会议。
今年来,石棉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水电支柱产业一路高歌猛进。1—8月,全县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9.74亿元,其中水电企业实现11.49亿元,占总产值的58.2%,比去年同期增加5.23亿元,增幅达83.6%,强劲的增势成为拉动石棉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审签领导:王琳)
为切实推进“三个加快”,确保移民群众“安得下,逐步能致富”,确保库区稳定,万无一失推进移民工作,石棉县采取六项措施,狠抓移民融入工作。 一、狠抓工作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了领导机制,县上成立了后扶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后扶融入工作。乡镇、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了分管领导。二是建立了责任机制,明确了乡镇、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三是建立了考核机制,把后扶融入工作作为对乡镇、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大了考核的分值。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每周一召开后扶融入领导小组例会,每周四收集乡镇、部门后扶融入工作情况;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后扶融入工作联席会。截至目前,已召开后扶融入领导小组例会5次,收集梳理问题19个,已办结6个,有13个问题正在办理中。已召开后扶融入工作联席会3次,通报情况,梳理问题,安排工作。五是建立了督查机制。融入办加大了对梳理问题办理情况的督查,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加大了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 二、狠抓规划的编制。完成了《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并争取上级后扶资金330万元。编制了《内安移民融入规划》初稿。各乡镇按照县上的要求基本完成了内安移民增收台账的建立。 三、狠抓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积极改善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新修堰渠1.3公里,整治堰渠、防洪沟9条,新修机电提灌站1座,硬化道路6.9公里。整治。新修一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
近日,我县对全县31个开采矿山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摸底调查,据初步统计,我县已投入开发的矿种有煤、铅、锌、金、碲、铋、石英、石棉、水泥用石灰石、石膏、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石、砖瓦用页岩共计13个矿种。开采矿山保有煤炭储量26.41万吨,资源量257.63万吨;铅锌矿石储量0.27万吨,铅金属储量327.73吨,锌金属储量173.39吨,铅锌矿石资源量2.33万吨,铅金属资源量1644.12吨,锌金属资源量1860.50吨;金矿石资源量10.41万吨,金金属资源量891.98千克;碲铋矿石资源量7.29万吨,碲金属资源量294.70吨,铋金属资源量414.58吨;石英矿石资源量98.308万吨;石棉矿石储量714.65万吨,矿物储量13.58万吨;水泥用石灰石矿石资源量425.67万吨;石膏矿石资源量20.77万吨;饰面用花岗岩矿石资源量388.36万立方米,荒料资源量104.26万立方米;饰面用大理石矿石储量224.30万立方米,荒料储量47.11万立方米,饰面用大理石矿石资源量732.13万立方米,荒料资源量136.69万立方米;砖瓦用页岩矿石资源量133.38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