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乐、舞的相遇,注定是一场激情四射的精彩碰撞。3月27日晚,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之蒙顶山茶源音乐会第一场“茶韵——潜龙游渊”在吴理真广场举行,为市民带来精彩的视觉盛宴。 晚会在舞蹈《春拾》中拉开序幕,欢快的春日采茶舞蹈,表现出种茶人的丰收喜悦。舞蹈《元夕之约》,展现了大家相聚于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温馨场景。新民乐合奏《茶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将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音乐的创新完美结合,为大家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音乐体验。《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歌曲,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传递着所有茶人奋进向前,不断将茶文化、茶产业传承和发展的坚定信心。 据悉,蒙顶山茶源音乐会共有三场,第二场“茶甘——见龙在山”、第三场“茶世——亢龙人间”将分别于3月28日、29日晚7点30分在吴理真广场举行。旨在通过“美”的旋律,彰显“和”的内涵,以全民狂欢盛会,为市民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营造夜间旅游氛围,拉动消费,为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造势。
27日,第十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开幕暨茶祖祭拜大典在名山区吴理真广场举行。 蒙顶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就在蒙顶山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先河。 了解茶文化 感受茶氛围 开幕式还未正式开始,活动现场就已经人山人海。聚集在吴理真广场上的人们被现场摆放的优秀摄影作品和大师们的字画所吸引,而这些都是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蒙顶山茶的文化意蕴。 “我平时就非常喜欢书法,今天看到这些大师的作品既可以研究学习,又增加了我对蒙顶山茶文化的了解。”名山市民吴先生说。 “蒙顶山杯”摄影作品展陈列出的摄影作品,将蒙顶山茶文化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吸引了不少观众。 上午10点,茶祖吴理真祭拜大典正式开始。领祭人首先宣读《祭文》,再从护茶使者手中接过锦盒,将蒙顶山极品皇茶敬奉给茶祖吴理真,引领观众集体三鞠躬祭拜茶祖。 很多外地宾客被这氛围感染,“这种将茶文化旅游节与祭祖活动组合起来的方式很特别。”来自四川茶叶行业协会的尹涛告诉记者,她是从成都过来的,第一次来名山,也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而她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活动其实创意十足,观看后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神秘嘉宾亮相 点燃现场气氛 神秘嘉宾的出场瞬间将现场气氛点燃。授牌仪式结束后,现场大屏幕播放了由国际著名演员成龙为蒙顶山茶代言的公益广告,当画面定格在成龙双手捧茶做出邀...
日前,在备受瞩目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上,各国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在这里为青春梦想挥洒汗水的同时,有一款极具特色的茶礼也深受大家喜爱。盛世兴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国内外各大重要场合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8月5日,记者从四川雅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企业是成都大运会特许经营授权合作商。为此,企业特别推出了大运会主题茶——大运梦圆茶礼。作为大运会特许商品,这款茶叶精选了陈皮藏茶与菊花毛峰,向全球展示雅茶的独特魅力与风采。茶界助力成都大运会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人自信背后毋庸置疑的实力。当人们关注体育竞技,关注中国文化是如何传播体现的时候,茶作为国饮,作为文化交流的代表之一,与大运会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茶”是中国的代名词,是四川的代名词。如今,成都茶馆依然是品味文化的胜地,在茶馆里,手托盖碗,尤为惬意。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喝茶之余,体会天地人和之意。而成都大运会与茶文化的交融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若从天空俯瞰,成都大运会主要场馆之一的凤凰山体育公园便形如“盖碗茶”,足球场是“茶碗”,综合体育馆是“茶盖”,下部的大平台是“茶托”,整体构成盖碗茶三件套。而成都大运会不仅有这杯巨大的“盖碗茶”,还有一款惊艳众人的茶礼——来自雅安的“大运梦圆茶礼”。在中国数千年茶史中,雅安蒙顶山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里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地方,雅安也...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28日上午,中国·藏(黑)茶博物馆奠基仪式在雅安·中国藏茶城举行。 中国·藏(黑)茶博物馆的奠基,意味着一个追本溯源、品味藏茶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的诞生。中国·藏(黑)茶博物馆作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文化设施项目,将成为传承藏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雅安藏茶”因产于雅安销往藏区而得名,属于后发酵茶,堪称藏汉历史和藏汉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茶文化和藏文化和谐交融的基因。“雅安藏茶”先后被评为“最具资源力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四川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2019年品牌强度乘数达19.52,排名全国第六位,品牌评估价值达18.61亿元,位列全国黑茶第三位、四川黑茶第一位。 从2018年起,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雅安藏茶”品牌价值,开始规划建设雅安·中国藏茶城,建设体现茶马古道上藏茶文化、西康文化等元素相融的产城一体、文经相融新城区。中国·藏(黑)茶博物馆是推进雅安·中国藏茶城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文化设施,项目集展示展览、学术交流、文化研学、标准化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是我市展示藏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国·藏(黑)茶博物馆预计明年完成主体建设和布展工作。 建成后,中国·藏(黑)茶博物馆将通过捐赠、购买、民间搜集等多种方式,征集与藏茶相关的碑刻、画像、照片、制作工具、文献资料、老茶等藏品,确保散存于民间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通过时间序列串...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21日,记者从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茶叶市场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通过近几年的综合打造,22日清晨6时30分,世界茶都茶叶市场即将在名山区蒙顶山下正式启动,接替蒙山茶叶交易市场批发、零售成茶的功能,承担起雅安茶叶产业发展、乃至四川茶叶交易的神圣使命。记者 刘庆红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现温馨提示如下:①外地茶商请先到名山区经开局(财政局旁边)办理茶商证及携带身份证、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市场;②本地茶商请先到名山区经开局(财政局旁边)办理茶商证、携带身份证即可进入市场; ③所有人员进入园区时请全程佩戴口罩、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工作,勤洗手,并及时更换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④所有车辆请有序停放到地下车库,遵守工作人员的引导;⑤园区商铺请勤开门窗,保持通风顺畅;⑥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避免丢失。如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致电物业服务中心电话:0835-3230078,或联系您的专属楼栋管家。
制茶大师名片陈光军,1964年出生在雨城区凤鸣乡。1979年,因为家庭原因,陈光军从高中辍学后进入凤鸣乡的集体茶厂——顶峰茶厂上班。虽然担任的是会计职务,但做茶却是他主要的工作。在顶峰茶厂上班的过程中,陈光军逐渐对茶产生了兴趣。到后来,陈光军决定自己创业,办茶厂、开公司,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带给更多消费者。如今,已是雅安山雅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雅茶业)董事长的陈光军,在今年1月凭借其近40年的制茶经验,被推选为雅安制茶大师。2月26日下午4点,在位于雨城区西康路东段的雨城藏茶专卖店内,陈光军参照公司今年的发展计划,对近期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过几天,厂里就要开机生产了。”陈光军说,虽然现在公司转型重点发展藏茶,但原来的“老本行”还是不能丢,至少要生产足够自己公司销售的绿茶和红茶。从1979年接触制茶到现在,陈光军已经与茶叶打了近40年的交道。绿茶、红茶、花茶、藏茶等茶叶的生产工艺,陈光军已经烂熟于心。作为雅安制茶大师,陈光军对未来的规划很明确,就是要尽全力把藏茶做好,让更多人喜欢藏茶。学艺 从零开始在陈光军的记忆里,他的家乡凤鸣在很早就开始种茶。虽然面积不多,但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茶叶品质得到很多肯定。“那个时候,尤其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前,顶峰茶厂的茶叶做出来全部交给国营茶厂和外贸(原西康茶叶公司)进行统一销售。”陈光军说,尽管茶叶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但在19...
春回大地,名山区茶海吐翠,茶企迎来一年当中最紧要的事——春茶生产和销售。名山区跃华茶业集团,于2月10日在厂门口张贴大红告示,企业复工,大量收购鲜叶。此后,每天都有无数的茶农到这里卖茶。厂门口总有声音一遍遍提醒茶农,“排好队,戴好口罩,先消毒、测体温,再收茶……” 名山区某茶企内,工人正在制茶做好疫情防控努力恢复生产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但名山区跃华茶业集团坚持企业不减员、员工不减薪、生产不减量,率先开始生产,成为名山区第一个复工复产的龙头茶企。“企业恢复生产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该企业负责人张波说,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抓好车间和厂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企业里里外外进行彻底消毒。二是做好员工自身的防护,企业集中发放防护用品。每名员工必须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每天必须做到勤洗手、戴口罩,按时测量体温。企业生产则采取轮班倒,不集中上班、不集中就餐、不集中住宿,最大限度做好员工自身防护。三是做好对茶农的宣传和防护。要求每天前来出售鲜叶的茶农必须戴口罩,先消毒、再测体温,并在厂门口设立温馨提示牌,向茶农宣传防控知识。直面市场风险全力促进产销顺利复工复产后,跃华茶业集团也面临不小压力。首先是资金方面的压力。企业坚持产量不减,对前来卖鲜叶的茶农采取应收尽收,每天都要收购六七千斤新鲜茶叶,再加上其他开支,每日现金流出将近百万元。“往年这个时候,全国...
本报讯 3月27日,由市委宣传部策划出品的反映雅安茶文化、熊猫文化、生态文化的微电影《爸爸的茶》,在第二十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亮相,并于当天在腾讯视频独家上线,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爸爸的茶》围绕雅安女孩“安雅”与父亲“安在山”之间的故事展开,讲述了安雅放弃北京高薪工作,立志回家乡雅安开办茶文化公司、支持地方茶产业发展的故事。影片有“北京调查员”身份误会引发的“笑果”,有女儿与父亲关于“传统”与“发展”的理念分歧和思维碰撞,也有父女之间厚重内敛的爱与妥协。影片于2023年11月21日在雅安开机,先后走进名山区蒙顶山、彭家大院茶业街、大地指纹茶园、张氏老宅,雨城区九大碗饭庄,宝兴县熊猫新村,芦山县龙门镇等多地取景。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安雅”的饰演者冯艺然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雅女。谈起拍摄这部微电影的感受,冯艺然说:“在熟悉剧本和拍摄过程中,我跟随‘安雅’的脚步,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雅安,远眺一垄垄茶山,触摸一片片茶叶,见证了新时代非遗制茶技艺的守正与创新。当我行走在蒙顶山,漫步于大地指纹、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惊叹这些年来家乡文旅融合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为自己能够参与拍摄这部家乡的微电影而感到自豪!”同时,冯艺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部电影了解雅安茶文化、熊猫文化以及生态文化。本报记者 鲁妮娜 胡月
日前,市区西门茶廊主干道(西康路)全线通车。 西门茶廊提升改造工程自今年4月初开工以来,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目前,绿化、外墙、栏杆装饰等还在调整和完善,外墙完善后统一进行绿化。 记者在刚完工的西门茶廊看到,道路宽敞,车辆和行人已经可以通行。这一项目的完工,有效缓解了市区中大街、西大街交通拥堵的现状。 记者郝立艺
茶是一种境界,茶是一种情调,手工制茶更是一道风景,是关于茶最初的记忆。在机械制茶一片繁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手工制茶将与我们渐行渐远。实则不然,在“手工”二字越来越珍贵的今天,手工茶也可以展露别样“风情”,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们身边:沉默的手工茶 三十年前,名山蒙顶山镇只有800余亩茶园;三十年后的今天,该镇茶叶种植面积为5500余亩。 三十年前,蒙顶山镇的茶农几乎都会手工制茶;三十年后的今天,蒙顶山镇蒙山村仅有三分之一的茶农还会手工制茶。这批硕果仅存的制茶人,年龄多在50到70岁之间。 这是蒙顶山镇农业办主任张显仲的记忆。如今,漫步蒙顶山镇,我们再也看不见“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满庄”的制茶盛景了。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蒙顶山镇人来说,往昔的制茶盛景只存在于父辈的闲谈中,只是一个遥远的记忆符号。 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得越来越大,炒茶技术却渐行渐远。为了应对市场,制茶作坊成了制茶厂,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机械制茶繁荣起来,手工制茶却沉默了。如今的蒙顶山镇里,虽然仍有一些老茶人选择坚守手工制茶,但数十载传承的手工制茶技术令他们自豪,市场的选择却令他们无奈。 手工茶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 放眼国际:手工茶以稀为贵 “我市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保留和传承手工制茶技艺非常必要。”在市茶业协会副会长陈书谦...